開學了,你還願每月付十元「校訊通」嗎?

“微信等通訊工具越來越便利,‘校訊通’還有存在的必要嗎?”臨近開學,老師與家長的交流模式引起討論:時下,隨著微信、QQ等網絡社交軟件的普及,家校溝通交流有了更方便的渠道,每月10元的“校訊通”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部分學生家長吐槽,目前“校訊通”收費高,與家長微信群相比,互動性差,效果也不理想。部分家長認為,學校不讓孩子帶手機進入校園,而“校訊通”具有平安簽到、親情電話等服務功能,這些都是微信不可替代的。

走訪:大部分家長用“校訊通”

23日,記者根據高中、初中、小學三個階段,隨機採訪了多位家長。當中,除了一位家長打算這個學期取消“校訊通”服務外,其餘的都在打算繼續使用。

“孩子今年9月升高三。從小學到現在,一直在用‘校訊通’,感覺很實用的。”市民彭女士說,從孩子小學起,通過“校訊通”,自己基本能掌握孩子在校的情況。

記者走訪瞭解到,目前“校訊通”的主要功能是收發消息、佈置作業、平安簽到、親情電話等,一個月服務費為10元。家長使用“校訊通”的頻率不一。大部分家長表示,開學期間每天能接收一到兩條信息。

除了校訊通外,不少學校都會有班級QQ群、微信群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渠道。

支持:微信等社交軟件無“校訊通”特色功能

時下,隨著微信、QQ的普及,溝通交流有了更方便的渠道,“校訊通”還有沒有必要開通?

“平時孩子的作業,以及重要的通知,老師都會通過‘校訊通’發送,而且孩子進出校門,我都能收到短信通知,很放心。”家長周先生告訴記者,她的女兒在市第二十九小讀五年級,由於他平時工作比較忙。他認為,比起微信或QQ,校訊通更系統,消息更直接有效。

“微信的信息太多,老師也沒法一直守著回答家長的諮詢,有時家長你一句我一句,老師的重要通知就會遺漏。”市民王女士說。但校訊通一對一發布,任何信息家長都不會錯過。如颱風、暴雨天氣等緊急事件來臨時,家長可以及時收到校方通知需不需要送孩子上學。

市民謝女士認為,雖然現在通訊工具發達了,但“校訊通”的打卡功能,微信是無法替代的。而且現在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校訊通”的親情電話功能就起到很好的作用。

反對:校訊通收費太高 發揮作用不大

校訊通每月要收費10元,部分家長認為:免費的互動平臺多得是,“校訊通”還有沒有必要繼續開通?

市民馬女士的孩子今年9月準備升高一。“每天一條,節假日沒有,算下來一個月還不到30條,收費10元確實貴了一些。以前孩子讀小學的時候老師還經常在‘校訊通’上佈置作業,孩子自從上初二後,‘校訊通’上不再接到佈置作業的信息。”馬女士認為,微信、QQ等交流起來更方便還可免費使用,“平時有什麼事,在微信群裡和老師溝通就行了,也可直接私底下與老師在微信上溝通。”

“如果只是發短信通知,可以按條計費,這樣我們也能做到心裡有數。”馬女士表示,這樣按月收費的方式不合理。她也曾想過不開通“校訊通”,但大多數家長都開通了,她擔心老師有意見,影響孩子,所以也就勉強接受。

市民張女士的孩子9月準備升初一。她在一週前取消了“校訊通”業務。“平時孩子有什麼事,基本上都是通過微信或打電話和老師溝通。每月10元看起來不高,但一年120元,讀完小學要交720元。”

回應:採取自願原則 家長可視具體情況決定

我市一小學校長吳校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學生家長普遍使用“校訊通”,它是學校、老師、家長溝通的橋樑,後來隨著QQ、微信的普及,學校開始通過這些軟件建立家長群,進一步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繫。

吳校長說,校訊通作為一種系統性平臺,可以保證權威性和準確性,尤其是在臺風、暴雨等期間下發臨時緊急通知,仍起到關鍵作用。同時,由於微信的開放性,以及網絡信息的複雜性,家長微信群可能會出現刷屏、傳播謠言等問題,影響正常溝通。校訊通的一些功能,微信等確實是沒辦法替代的。

一直以來,學校並不強制家長使用“校訊通”。吳校長說:“大家對於‘校訊通’確實有不同意見。我們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有家長要求主動開通,也有家長覺得沒必要。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校訊通’發揮的作用很大,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作用相對小一些。”

湛江市教育局政策法律和安全保衛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校訊通”是學校、家長學生連接的平臺。特別是進入校園的刷卡功能,微信是無法替代的。但是,微信等通訊工具越來越便利,‘校訊通’還有存在的必要嗎?該負責人表示,對於記者反映的問題,將會和學校展開研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