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萍+女攝影工作者:用影像講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1980年2月的一個下午,天上烏雲密佈,在深圳深南路(現在的深南中路)上,幾名工人正熟練地駕駛著壓路機鋪路面瀝青,還有幾名工人拿著工具專注地灌封瀝青裂縫,他們要趕在大雨之前將路面鋪好。只聽“咔嚓”一聲,在工地觀察工人勞動許久的鄭麗萍把工友們緊張工作的瞬間拍攝了下來。

1979年10月,鄭麗萍從廣東省梅田礦務局(位於湖南省)調入深圳市工人文化宮,從事宣傳工作,也是在那一年,她愛上了攝影。

上世紀80年代初,正是深圳描繪特區藍圖起步之時,一批批建設者用火熱的激情建設這個城市。鄭麗萍萌發了用鏡頭見證深圳變遷的夢想。38年來,她拍下數十萬張老照片,定格深圳建設者最鮮活的面容,用影像講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新舊兩代建築工人鮮活的面容,再現了深圳的變遷

深圳市工人文化宮坐落在深圳市東門商業步行街口,位於羅湖區新園路與人民公園路交界處。鄭麗萍說,

我剛來上班時,深圳只是人煙稀少的小鎮,而那條東起羅湖東門、西終南頭的深南大道,只是一條‘灰頭土臉’的黃土路,如今令人歎為觀止的市民中心還是個大魚塘。

羅湖是深圳的老中心,也是特區最先開發的地區。令鄭麗萍最感慨的是深圳建設的速度。

周圍到處都是工地,工人們日夜趕工,用‘一夜春筍’、‘拔地而起’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國貿大廈‘三天建一層樓’,被人們稱之為‘深圳速度’。

1980年至1990年,鄭麗萍最喜歡去建築工地現場拍攝圖片。

看到道路一天比一天平整,高樓天天變樣,我時時刻刻被建設這座城市的勞動者所感動,腦子裡就有個模糊想法,用相機記錄他們。

■1982.6大廈從這裡升起

鄭麗萍/攝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1987.9開拓福田保稅區

鄭麗萍/攝

每個週末,鄭麗萍都騎著自行車,輾轉於深圳各個施工現場。她拍下了工人頂著風雨作業、夜間施工、工餘小聚、工地就餐等各個場景。為了讓鏡頭裡的人物更鮮活,她常常蹲點拍攝。

比如拍攝送飯到工地的場景,就要提前到工地打聽好工人們下班聚集吃飯的地點,選好拍攝點。拍攝勞動者高溫下的工作狀態,我也要在烈日下逛遍整個工地,捕捉工人最自然的神情。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築工地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工地上的工人也逐漸減少。在鄭麗萍的鏡頭下,傳統手工勞作的主角也隨之減少,照片裡的主人公大都操作著自動化設備,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2011年,鄭麗萍編輯出版了《一個女攝影家的深圳與工會——鄭麗萍攝影作品集》,這本畫冊用新舊兩代建築工人鮮活的面容,生動再現了深圳的變遷。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1995.5送飯到工地 鄭麗萍/攝

用作品反映職工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2010.4.28深圳市總工會免費為勞務工放映電影 鄭麗萍/攝

2010年4月28日,深圳市工人文化宮到建築工地免費為農民工放電影。鄭麗萍拍下了工人們看電影的瞬間:放映場就設在工地的空地上,10多名工人蹲坐在水泥地上,看得聚精會神,周圍還有很多圍觀群眾。鄭麗萍介紹,

地理位置偏僻、農民工較多的工地,是深圳市總放映隊的首選。

2012年,“來了,就是深圳人”這一口號在深圳民間迅速躥紅,這句簡單質樸的口號散發著濃濃的草根味道,表達著居住在這個城市裡的人們內心對歸屬感的深沉呼喚,也代表著深圳的包容性以及移民城市的獨特氣質。多年的工會工作經驗讓鄭麗萍注意到,新深圳人喜歡讀書、看電影,渴求參與更多的活動彰顯城市主人翁意識。

相比傳統工人,新時代工人是知識型工人,他們注重學習,積極參加集體生活,更加時尚。

於是,鄭麗萍調整鏡頭,拍攝了大量反映職工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攝影作品。《你追我趕》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地鐵工人全身心投入工作忘我的精神;《信心百倍》描繪了建築工人的競賽場面;《青工活力》抓住了青年工人在工作之餘富有情趣的生活小片段······

年鑑

1979年8月26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批准,在深圳市境內劃出327.5平方公里(補更調查數據為395.992平方公里)地域設置經濟特區。

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佈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

1980年,只有7米寬的深南路(現在的深南中路)建成。直到1997年,深南路從最初的2.1公里長、7米寬逐漸變成現在的全長28公里,最寬達130米,中間曾經歷過三次大的變化。

2012年2月初,一則名為“深圳,歡迎您”的公益廣告通過微博大量傳播。海報中寫道:“因為大家都是離開家的人,所以我們歡迎您······因為您是深圳輝煌三十年的恩人,所以我們歡迎您。”溫暖的詞句讓網友們大呼感動。

往期回顧

採寫 | 全媒體記者王豔、林婷玉

郑丽萍+女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讲述深圳的似水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