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譯者|楊絳——她,不止是錢鍾書的夫人

民國譯者|楊絳——她,不止是錢鍾書的夫人

民國譯者|楊絳——她,不止是錢鍾書的夫人

民國譯者|楊絳——她,不止是錢鍾書的夫人

民國譯者|楊絳——她,不止是錢鍾書的夫人

民國時代,一個新舊交替的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裡湧現出了一大批文人志士,他們學貫中西,渴望用筆桿子喚醒一代人,救世於苦難。他們單純,他們學做學問,他們也學做人,他們渴望師夷長技以制夷,他們改變不了歷史長河既定的方向,他們只求為當下的青年學子帶來精神上的振奮,使他們不至於被國仇家恨壓彎了腰。

細數民國翻譯那代人,且聽鄙人慢慢道來。

民國譯者|楊絳——她,不止是錢鍾書的夫人

民國譯者|楊絳——她,不止是錢鍾書的夫人

近現代史上還活躍著一名女性翻譯家。她不僅翻譯外文著作,還自己寫小說、散文,創作話劇,堪稱“翻譯與創作並舉”。並且,這種創作特點還深入到了她的翻譯風格中,以更風格化的語言翻譯作品。她就是著名學者錢鍾書的夫人,楊絳。

20世紀40年代末期,楊絳的興趣轉向了翻譯。194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楊絳翻譯的《1939年以來英國的散文作品》,成為楊絳最早期的翻譯作品。

1957年,楊絳接到翻譯《唐吉訶德》任務,被告知可用任何譯本。精通英語法語的她找來五種英法譯本,仔細對比後,覺得譯本代替不了原著。於是,近六旬的楊絳開始學習西班牙文。1961年才著手翻譯,這是中國直接從西班牙語翻譯的第一個譯本,1978年人文社出版。這個譯本被鄧小平作為國禮送給西班牙國王。至今印了68次,售出98萬套。

由於自己有大量的創作經驗,楊絳的譯文非常注意讀者對作品的接受度,逐漸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翻譯風格。而且,她還認為,讀者對譯本的要求,不僅是要看到原作的本來面貌,他們也不希望譯文與本國語言差別太大。因此,楊絳的譯文幽默詼諧,十分注重描摹細節。

民國譯者|楊絳——她,不止是錢鍾書的夫人

如果說錢鍾書的“化境”論是從理論上為翻譯開創了一種理想境界的話,那麼楊絳的“點煩”論則是從實踐上為翻譯開闢了一條可行之道。

《堂吉訶德》的譯文,起初譯出八十多萬字,後經楊絳認真的‘點煩’,才減到七十多萬字,這樣文字“明淨”多了,但原義一點沒有“點掉”。楊絳認為搞翻譯,既要為原作者服務好,又要為讀者服務好,“點煩”掉十多萬字,就是想使讀者讀得明白省力些。

“點煩”二字是學識淵博的楊絳從唐代史學家劉知幾那裡借來的,“點煩”主張對文章要刪繁就簡,點掉多餘煩瑣的文字。後來著名史論家章學誠在所著的《文史通義》的《內篇》中,又重申了劉知幾“點煩”的觀點,強調在史學編纂中應予重視。原來楊絳把史學編纂中的“點煩”要求,擴展應用到譯文的處理上了。只有楊絳這樣中外文兼優的“兩棲”學者才知道並主動加以應用。

“點煩”的目的是使譯文明快流暢、洗練淨潔,但卻是一道艱鉅而細緻的工序,運作起來必須格外“留神”。首先,不能因為點煩而“走失原文的語氣”;其次,不能因為點煩而“忽略原文的風格”。換言之,就是要做得恰到好處,正所謂:點去一字不嫌其少,留下一字不厭其多。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