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閒話(三則)

讀書閒話(三則)

讀書是“甜蜜點”

讀書如吃食。到痛處,欲罷不能。像喜歡小龍蝦,十三香味兒,吃到滿嘴發麻,不能消化,還是不放過盆裡的最後一根蝦腿。

讀書如果不追求太強的目的性,會得到真正的快樂。一如漫步,往哪裡去,怎麼走,與誰並肩而行,隨心所欲。可以停下來,看看路邊的木槿花、一串紅、朱纓花。給那個誰撩一個電話。有許多美景。有無限樂趣。類似於孔子的學生曾晳所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這個意境。容易找到“甜蜜點”。如果是百米賽跑,能累趴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是宋真宗趙恆的經世名言。在科舉社會,迷倒眾生。“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范進範舉人就是這麼瘋的。現在,真不是那麼回事了。知識分子羞於功利,很寂寞,更孤獨。我感覺,顏如玉、黃金屋、千鍾粟,已不在書裡。莫言,著作等身,很幸運,拿了諾貝爾獎,但看不出他怎麼春風得意。有多少讀書人,青燈黃卷,皓首窮經,然不知所終。小鮮肉不一樣,在屏幕上搞一點撩騷,撂幾句騙人的混賬話,烏泱泱粉絲雲集,亦癲亦狂。

話是這麼說。人生的“甜蜜點”,還是讀書。

嗜讀《桃花燦爛》

嗜好,有它的密碼,不能無端視人。和一個好友聊天時,無意中說,讀方方的《桃花燦爛》,不下十遍。好友驚訝:不嫌膩啊?!

如果一個人喜歡梅花,不因為今年窗前凝視,用心品鑑,明年,你就不再尋它。

《桃花燦爛》,記得《小說月報》1991年11期頭條轉載。拿到手,也沒有感覺會如此這般影響我。那個冬夜,藉助四十瓦的白熾燈,倚在床頭,讀了一宿。天亮的時候,被窩裡沒有一點熱氣,腳冰涼,卻沒有一絲睏倦。粞和星子,就像小說裡的意象--燦爛桃花,在腦子裡強烈地閃爍。

粞是星子的毒藥。兩個年青人,像神一樣地愛著對方。風氣初開的年代,他們試探。猜測。錯過。沉溺。寂滅……百轉千回。粞,是我們這一代草根青年的最嘹亮的悲歌。沒有星子的愛,他的生命就毫無意義。最終,如同他的名字,像動物飼料,融入長江,無聲無息。星子,明明知道錯失了粞,就等於錯失了自己。她仍像一個溺水者,掙扎,折磨,不能自我救贖。“沒有讓我白來一趟”式的結尾,讓讀者壓抑太久的心得到了寬慰。方方知道,不能讓讀者崩潰。也暗示,所有的一切總會好起來的。但總不如電影的結尾。

如愛方方一樣,愛著《桃花燦爛》,愛著《小說月報》。

說到這裡,我的好友就懂了。

我還會再讀,如那個冬夜。因為,粞,還活著;星子,還守在江邊渡口。

蘇軾是個謎

安意如說,選古代文豪做老公,一定是蘇軾。安意如冰雪聰明。

蘇軾,近一千年裡,無法複製的天才。

他,是一個政治家。四十年宦海沉浮,官居吏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因秉執已見,造福革新,遭異黨擠壓,同黨彈劾,兩次自請外放,三次被貶。人世冷暖間,他笑談生死。

他,是一代詞宗。突破“豔科”格局,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疏狂浪漫,豪邁奔放,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把詞引入堂堂正正的文學殿堂。 其詩,縱意所如,觸手成春。

他,是一個散文家。主張文道俱美,有孟子的雄放氣勢,又有莊子的豐富聯想。似行雲流水,又翻空出奇,後人難出其右。

他,是一個大書畫家。書法遍學晉唐名家之長,又自出新意,不踐古人。與“黃、米、蔡”並稱“宋四家”。其畫,畫裡有神,畫外有情。

他,是一個美食家。貶居黃州時,他買來豬肉,親自操刀,烹出流傳千古的“東坡肉”。他著有《鯿魚》《食雉》《豬頭頌》等美食文章。

他,是一個大情意的丈夫。與妻王弗琴瑟和鳴十一年,妻病逝。十年後,還悲痛不能吟詩,“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江城子》成為懷念絕唱。

他,還是一個工程師,一個瑜伽修行者,一個愛酒好茶的人……

蘇軾是個謎。

2018.6.21

讀書閒話(三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