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B肝臨牀治癒工程在四川省啓動,首批8家醫院入選

2018年9月2日,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起設立的"中國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癒(珠峰)工程項目"四川省啟動培訓會在四川遂寧召開。

慢乙肝臨床治癒工程在四川省啟動,首批8家醫院入選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楊希忠秘書長,王江主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病科唐紅主任,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治療中心曾義嵐副院長,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鄧存良書記,感染科吳剛主任,遂寧市中心醫院,綿陽市中心醫院,德陽市人民醫院,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等等,四川區項目示範基地醫院和分中心代表共同參加會議。

慢乙肝臨床治癒工程在四川省啟動,首批8家醫院入選

慢乙肝臨床治癒工程在四川省啟動,首批8家醫院入選

項目計劃在四川省建立1家示範基地,7家分中心醫院,重點培養80名基層肝炎醫生,計劃入組1500名患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批為項目示範基地醫院,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治療中心,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遂寧市中心醫院,綿陽市中心醫院,德陽市人民醫院,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批為項目分中心醫院。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楊希忠秘書長強調,該項目旨在提高各級醫生乙肝診療水平,提升患者對乙肝治療的認知,積極探索、優化、完善臨床治癒路徑,造福更多慢乙肝患者,實現臨床治癒夢想。

據估算,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約9300萬人,其中約2800萬人為慢乙肝患者,如何有效治療慢乙肝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重視。有關統計顯示,肝硬化、肝癌患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分別高達60%、80%,因此,降低肝硬化、肝癌發生率意義重大,任務艱鉅。

慢乙肝臨床治癒工程在四川省啟動,首批8家醫院入選

2015中國慢乙肝指南指出,"臨床治癒"為停止治療後持續的病毒學應答且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陰轉或伴有抗-HBs陽轉、ALT正常、肝組織病變輕微或無病變。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唐紅教授指出,慢性乙肝治療只達到HBV DNA檢測不到是不夠的,慢乙肝的發生發展與機體免疫有關,只有達到持久的免疫控制,持久的e抗原血清學轉換,以及持久的表面抗原消失和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才能真正實現停藥後不復發,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鄧存良副書記指出,現階段慢乙肝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兩大類,即長效干擾素(免疫刺激治療),和核苷(酸)類似物(直接病毒抑制)。近年來,國內專家開展的多項研究顯示,經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後HBsAg水平處於低水平的慢乙肝患者序貫或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有較高獲得臨床治癒的機會,本次"珠峰工程"擬招募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大於1年, HBsAg≤1500 IU/ml且HBV DNA<100 IU/ml的患者,這類患者經過科學合理的治療,約30-50%的患者可以達到HBsAg清除,實現停藥,實現臨床治癒。

由於乙肝病毒感染使得患者免疫功能紊亂,提高患者機體抗病毒的免疫功能尤為重要。正是由於干擾素具有調節免疫和直接抗病毒的雙重作用機制,所以使用核苷(酸)類似物降低病毒載量後聯合或序貫長效干擾素治療有助於慢性乙肝的免疫控制,實現臨床治癒。

唐紅教授強調,合理優化抗病毒藥物治療方案為慢乙肝的臨床治癒提供了方向,但臨床治癒不等於完全清除病毒。當人體免疫功能顯著下降時,這些病毒可能會再次活躍複製,所以,即使臨床治癒的乙肝患者,仍然需要定期監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