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與旅行》丨厲害了,當外國教師遇到中國教師……

“黃鬍子”和“黑鬍子”的千里緣

《歲月與旅行》丨厲害了,當外國教師遇到中國教師……

現居住地:浙江

年齡:65歲

讀書感悟:

書中自有俺美文,書中自有俺“驢友”,書中自有精神糧,書中自有境界臺。

人生何處不相逢,有緣千里來相會。渺小的我們,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中,每天與陌生的人們擦肩而過。而有緣的兩人,即使隔著千山萬水,有一天也能相遇。今天要講的這段緣,是一位中國教師和一位外國教師在古都西安偶遇,然後產生的一段相知相交的故事。

《歲月與旅行》丨厲害了,當外國教師遇到中國教師……

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一位“黑鬍子”的中年男子,正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聚精會神地欣賞著玻璃櫃內的兵馬俑,感受其非凡氣勢,驚歎其栩栩如生。五千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黑鬍子”站在中國這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內,眼前的文物因歲月留下了種種傷痕,但它們依舊散發著無窮的魅力,描繪著一幅2000 多年的歷史長卷,“黑鬍子”沉浸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法自拔。忽然背後傳來“OK”“OK”的連連驚呼聲。被驚擾到的“黑鬍子”驀然回首,原來是一位高個子、蓄黃鬍子的外國遊客,正向自己投來和善的目光。“黑鬍子”能感受到這位“黃鬍子”老外在向他稱讚秦俑,想與他交流溝通,遺憾的是,“黑鬍子”不懂英文,只能惋惜又無奈地搖了搖頭。或許是雙方都感受到了共同的志趣,兩個鬍子很自然地走到一起,同行參觀。在古代錢幣窗櫃邊,“黃鬍子”彎著腰興趣盎然地觀看各個時期的銅幣,眼前突然閃出一張人民幣。“黃鬍子”轉身一瞧,旁邊的“黑鬍子”正左手晃著紙幣,右手指著銅錢,笑盈盈地向他做形象的解釋呢。“黃鬍子”立刻領悟,併為“黑鬍子”的幽默舉動拍手大笑。

《歲月與旅行》丨厲害了,當外國教師遇到中國教師……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來的遺物、遺蹟,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各地博物館都陳列著反映古人高超智慧的文物,供人們真實觸碰那一眼即逝的歷史。中國文物對於中國人來說,自豪又驕傲;對於外國人來說,神秘又悠久。“黃鬍子”對中國歷史文物不但抱有濃厚興趣,而且很在行。看到入味處,常反客為主,用“手語”衝“黑鬍子”講解,展示自己的鑽研博學。在半坡母系氏族社會的展廳內,面對一枚枚粗糙的尖骨針,一串串簡陋的石項鍊,“黃鬍子”忽而撩起衣襟,用手指指點點做縫衣狀,忽而伸手在脖頸上比畫弧度,做掛首飾的樣子。“黃鬍子”的風趣,給“黑鬍子”帶來了歡快的笑聲。

萬法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特殊的交談,令兩位不同種族的鬍子都為能結識對方而感到高興,雖然語言不通,但絲毫不影響兩人對話交流表達對文物的看法。正巧,從大廳前走來一名外國女導遊,通過翻譯,兩位“鬍子”瞭解了彼此的身份,沒想到,兩位“鬍子”都是歷史、地理教師,“黃鬍子”叫讓·亞克,瑞士人,在一所大學任地理和歷史教師。對中國有所研究,特別是歷史和文物,也深愛這個富含文化韻味的國家。這次來華,是專程考察中國歷史文化的。那個“黑鬍子”就是我,中國紹興的一名小學教師,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常翻閱史書,去各地旅遊參觀博物館,瞭解歷史開闊視野。當兩人得知對方的職業和興趣後,不禁開懷大笑,共祝這千里相逢的奇緣。臨別之際,一見如故的兩個鬍子互留地址,照相留念,約定他日再見。

《歲月與旅行》丨厲害了,當外國教師遇到中國教師……

西安別後不久,身在水鄉的“黑鬍子”收到了遠在歐洲的“黃鬍子”的來信。信中說:“中國之旅,使我加深了對中國的瞭解,我把美好的回憶講給學生聽,他們很高興,不停地提問,要照片看,還去查閱資料瞭解歷史。我要學習中文,爭取再到中國旅遊,特別是古城紹興……”

自那次見面至今,已6 個春秋。我們通過書信,瞭解彼此國家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暢談教學感受。雖然我們不知道何時能再相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友誼也如一罈紹興女兒紅,在我心裡沉澱,日漸醇厚。

《歲月與旅行》丨厲害了,當外國教師遇到中國教師……

徵稿啟事

目前,《歲月與旅行》第六輯徵稿火熱進行中,誠邀您書寫精彩旅途故事,瓜分萬元定製禮品~

您的過往和精彩旅遊故事,值得被歲月珍藏。

《歲月與旅行》丨厲害了,當外國教師遇到中國教師……

《歲月與旅行》丨厲害了,當外國教師遇到中國教師……

我們渴望交流卻總找不到志趣相投的老友

從現在開始,咱也是有組織的人啦

關注今日頭條百旅會

歡迎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和老友們一起度假養生,樂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