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勝田:讓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浸潤孩子成長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2018年年初,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要做好三件事:中小學教材中要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要讓各個學段的老師喜歡優秀傳統文化;要把戲曲、傳統舞蹈、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園。

近年來,衢州教育一直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上發力,編制教材、培養師資、開展“一校一品”建設,評選“美麗校園”。8月22日,《浙江教育報》刊發衢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毛勝田署名文章,介紹衢州探索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之路。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山清水秀、田園阡陌、鳥語花香……提到鄉村振興,人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一幅幅優美的鄉野畫面,這些是鄉村的自然之美,是鄉村振興的顯性部分。然而,文化才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靈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讓孩子愛上鄉村,首先要讓孩子愛上鄉土文化,並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為了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衢州市教育局在保護、傳承和發展遺落在民間的鄉土文化,讓每一個孩子有民族之根、文化之魂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竹編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瑩白瓷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細紋刻紙

讓孩子從小學習傳統文化,教材是基礎。衢州推陳出新,大力挖掘鄉土文化,組織民間工藝大師、非遺傳承人等參與地方課程、校本教材的研發,將地方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教育。竹編、瑩白瓷、剪紙等傳統技藝是衢州民間文化中的優秀代表,是衢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保持這些傳統技藝的生命力,衢州邀請當地非遺傳承人並組織師資力量一起編訂了系列校本教材,如柯城華墅小學的《巧手剪紙》、衢江太真小學的《走近竹編》、龍游啟明小學的《鄉韻陶藝》等。衢州是孔氏南宗世居地,素有“南孔聖地,東南闕里”之稱。為傳承優秀儒學經典,鹿鳴小學編寫了《呦呦鹿鳴》校本教材,市教育局還組織師資力量為中小學編印了《南孔聖地——衢州》《東南闕里》《薪火相傳》等地方教材。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梅花樁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麻蓬拳

對傳統鄉土文化的傳承教育,除了編印地方教材外,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傳承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常山招賢小學聘請喝彩山歌傳承人曾令兵、江山長臺小學聘請竹編藝人王振富、柯城石樑小學聘請麻蓬拳傳承人吳元廷為編外教師,加強孩子們對鄉土文化的傳承。婺劇是衢州地區最流行的戲種,從2009年開始,衢州各地陸續將婺劇引入校園,邀請國家一級演員傅少程、婺劇“變臉”非遺傳承人姜志謙走進校園,教授《巡營》《拾玉鐲》等各種婺劇經典唱段。目前,全市共有77所“婺劇進校園”試點校,實現了縣縣有試點學校。從事“婺劇進校園”工作的專家、教師和工作人員有數百人,指導培訓教師310人次,23593名學生直接受益。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婺劇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根雕

民族文化的精髓必須在實踐中傳承。衢州在推進傳統鄉土文化進校園中不遺餘力,竹編、剪紙、木偶戲、蒲編、猷輅拳、洪公拳、十三太保拳、喝彩山歌、根雕等優秀民間智慧結晶陸續走進校園,江山解放路小學、常山五里小學、衢江第二小學等學生的婺劇表演多次受邀走進央視戲曲頻道,龍游夏金小學的竹笛合奏多次榮獲浙江省中小學生藝術節金獎,江山長臺小學學生的竹編作品走進義烏“國際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細紋刻紙作品成為衢州市贈送外國友人的首選禮品……全市各校均開設了《論語》課堂,每年都舉辦開蒙啟智、《論語》辯論賽、儒學校園劇、中秋音樂詩會、立春祭等文化活動,強化傳統文化的儀式感、莊重感。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實踐活動,生動認識了衢州歷史和特色傳承,地域認同、文化認同感不斷增強。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論語》辯論賽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儒學校園劇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中秋音樂詩會

毛胜田:让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浸润孩子成长

開蒙儀式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讓孩子們能夠真正領悟“傳統之美”,讓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浸潤孩子的成長之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