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互助之間,暴露了潛藏在人性里的祕密!

幾十年前,正值嬉皮士文化鼎盛時期,人們經常在火車站和飛機場遇見身裹粉紅色長袍 的克里希那教派的教徒。他們會給每位匆匆走過的行人贈送一小束花。這些教徒言語不多, 只有一句問候、一個微笑,僅此而已。但即使人們覺得一小束花沒多大用處,通常也會接受 它——人們不想無禮。如果你拒絕接受這份禮物,你會聽到他們溫和地說:“請收下吧,這是我們給您的禮物。”

互惠互助之間,暴露了潛藏在人性裡的秘密!

當你在下一條巷子裡將花扔進垃圾桶時,你會發現那裡已經有幾枝了。但事情並非到此 結束。當你正在受良心的折磨時,一位克里希那派的教徒會主動上來與你搭話,要求你捐 贈。這樣做許多時候都成功了。這一募捐方式如此管用,因此許多飛機場都禁止這個教派的 教徒進入。科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仔細調查了這一現象,發現人們幾乎都不能忍受虧欠。

幾年前一對夫婦邀請我和妻子去他們家吃晚飯。我們認識他們有一段時間了,他們和藹 可親,但絕對不擅長交談。我們想不出好藉口拒絕,只得同意。果然,在他們家的那個夜晚 無聊透頂。但我們還是覺得有義務,幾個月後也邀請他們來家裡做客。你來我往的強迫雖然帶給了我們枯燥的夜晚,他們卻顯然不這麼想,因為幾星期之後他們又提出了一次邀請。我能想象,出於純粹的互惠義務,很多人多年來定期相聚,雖然他們可能早就巴不得跳出這個 惡性循環的怪圈了。

互惠互助之間,暴露了潛藏在人性裡的秘密!

許多非政府組織都按克里希那教派的模式募捐——先贈予,然後索取。我曾收到一個自然保護組織寄來的信封,裡面裝滿各種田園風光的精美明信片。附信中說,這些明信片是送我的禮物。不管我是否捐贈什麼,我都可以保留它們。要將它們扔進垃圾桶當然需要一定的 努力和冷漠。這種溫和的敲詐,在經濟界廣為流行。例如一位螺絲供應商會邀請一位潛在的 客戶觀看一場冠軍盃賽。因為一個月後就是訂購螺絲的時間了,不想虧欠的意願如此強烈,客戶便屈從了。

互惠互助之間,暴露了潛藏在人性裡的秘密!

互惠古來有之。它的基本含義是:“我幫你,你幫我。”我們發現那些食物總量變化很大的動物之間都存在互惠。

假定你是獵人,有一天運氣好,獵殺了一頭鹿。肉很多,你一天 吃不完。當時還沒有冰箱,於是你就與你的群體成員瓜分了這頭鹿。這樣,當你有一天運氣不好時,你也可以從別人的獵物中獲得好處。這是一種出色的生存策略。互惠是風險管理; 沒有互惠,人類——還有無數種動物——早就滅絕了。

互惠互助之間,暴露了潛藏在人性裡的秘密!

互惠也有可惡的一面:報復。緊接著報復的是反報復,然後你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耶穌曾經佈道,要求將另一面臉也伸給攻擊者,也就是打斷惡性循環,但這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互惠這一理念已經在我們腦中頑固地存在了一億多年。

最近,一個女人向我解釋了她在酒吧裡為什麼不讓別人請她喝飲料:"因為我不想要這種跟他上床的潛在義務。”

這樣做很明智。如果下回在超市裡有人主動跟你搭訕,讓你品嚐葡萄酒、奶酪、火腿或橄欖,你就知道你為什麼最好是拒絕他了。

互惠互助之間,暴露了潛藏在人性裡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