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你欠自己一場奮不顧身

放棄深圳衛視編制,裸辭北漂,

央廣最年輕廣告部主任,年薪百萬

2006年,23歲的劉楊,在廈門大學唸完新聞學研究生後,直接進入一家頗有名氣的省級電視臺——深圳衛視。

人到中年,你欠自己一場奮不顧身

廈門大學研究生畢業

不出意外,這份外人眼中旱澇保收的好工作,帶編制的鐵飯碗,足夠讓他一輩子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還不用擔心失業。

後來證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安逸和舒適,沒辦法讓24歲的劉楊感到真正的輕鬆。

於是,他做了一個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果斷裸辭、放棄編制、立馬北上、從零開始。

北漂太慘的那一面,如今的他不太願意談,“成年人的生活哪有容易二字,說了,就有賣慘的嫌疑。”

歷經幾番波折,再加上自身還算有點才氣,劉楊入職國家級媒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內頂級的廣播臺。

人到中年,你欠自己一場奮不顧身

劉楊央廣工作照

在央廣工作的這段時間裡,劉楊主要負責洽談廣告業務、撰寫稿件、活動策劃:

為了完成項目,天天東奔西跑,基本吃不到一口熱飯;

做媒體的,哪有不加班的?通宵熬夜,就是家常便飯;

做這一行就是這樣,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

……

肯拼的衝勁和紮實的寫作功底,讓他很快就成為團隊的leader。

之後的短短兩年,劉楊帶領團隊成員,把廣播的廣告營收業績從200萬,做到2000萬,整整翻了10倍。

在他28歲那年,劉楊從普通的文案策劃專員,華麗轉身,成為央廣最年輕的廣告部主任,而且還賺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

功不唐捐。世界上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白付出,必然會有回報。

放棄百萬年薪,清華繼續深造,《人民日報》記者,文章被評社內優秀

2010年,收入不錯的劉楊,卻突然放棄百萬年薪,選擇繼續學習。

“年薪沒了可以再掙,30歲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之後三年,他在國內頂尖學府清華大學深造。

劉楊沒有選擇自己擅長的寫作領域,而是學習經管學科,因為此刻他最需要的能力,是視野和格局。

完成學術深造後,這位前最年輕的廣告部主任,同樣需要面臨一個現實:找工作。

從深圳衛視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從資深記者到廣告主任,從廈門大學到清華大學。

這些軟硬實力,讓劉楊很快就拿到了《人民日報》的錄用通知,以及額外福利:正式編制和北京戶口。

那年他35歲。

人民日報社,是國內頗具影響力的報社,高手如雲,人才濟濟,最不缺的就是會寫、能寫的人。

入職黨報社僅3個月,他的文章就多次被評為社內優秀文章,在報社內,也開始小有名氣。

在報社不停“寫寫寫”的經歷,把他的任督二脈全部打開。他不僅會寫新聞稿,還會寫文案、工作報告、演講稿,各類文體和文風,切換自如。

被貼上“才子”的標籤後,劉楊還莫名其妙地經常被人請教。來請教的人多了,他逐漸意識到一個問題:

寫作真的能夠改變人生,可惜真正會寫的人太少了!能不能讓更多人學會寫作,並因寫作變得更好呢?

這個念頭,也是他第一次萌生從黨報社辭職、專職做寫作培訓的導火索。

做出這個選擇,其實很糾結,當然糾結的原因也很俗氣,他說。

“我已經33了,如果這次放棄北京戶口,我這輩子也做不了北京人了。雖然我是個天生有反骨的人,但北京戶口的便利性真的可以打敗一切的傲慢。”

這一糾結,就到2015年秋天,他跟朋友在一家餐館吃老北京烤肉,又一次談到兩年前的這個話題。

朋友勸他,再熬一熬,急什麼。

不經意的一句話,讓劉楊茅塞頓開:人的一輩子很短,別到閉眼的時候,發現還有好多事沒幹。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35歲的他,已經到了自稱大叔的年齡,他說他欠自己一次奮不顧身,雖矯情,卻是心底話。

35歲的劉楊,無工作,無收入,無北京戶口,好在還剩下一腔寫作熱情。

他寫新聞報道、寫文案策劃、寫政府報告,也寫生活感悟、寫公眾號文章,哪怕是發個朋友圈,在劉楊看來,都能稱之為“寫作”。

至於前途,從來都是做好自己。

耐得住性子,才能寫出好東西,最近這幾年他的作品陸續面世、霸屏,自己也開始小有名氣:

  • 《教養,就是讓人舒服》,成為現象級爆款文章,總閱讀量過1億;

  • 《學會寫作》、《從0到估值1000萬》、《你和成功只差一個真相》等書籍作品陸續出版;

  • 線下寫作訓練營、線上寫作課相繼在各大平臺火熱上線;

  • 6位學員成功簽約出版社,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

  • 2人簽約愛奇藝,專職劇本創作,成為職業編劇;

  • N個學員成為各大平臺簽約作者,靠寫作實現部分財務自由。

人到中年,你欠自己一場奮不顧身

劉楊新書發佈會

面對這些成績,作為資深寫作教練的他,還不忘調侃自己:“上輩子殺過人,這輩子教人寫作。”

幽默之餘,說起他的學員們,劉楊非常自豪。其實,他的學員裡有60後、70後、80後、90後,甚至00後,有人大在職博士生,也有兩年級在讀小學生。

其中一位學員,筆名叫正經嬸兒,人大博士生。學完寫作後開始寫公眾號,目前已出版《女人不可以窮》、《你不要急於過標配的人生》等四本書。

人到中年,你欠自己一場奮不顧身

劉楊說,很多人對寫作這件事存在很深的曲解:

以為有好文筆才能寫,以為寫作文才叫寫,卻不知發個朋友圈、發封郵件、記錄心情,這些都算寫作。而這一點恰巧被很多人忽視。

20年前,會用電腦是找工作的基本要求;

10年前,會用辦公軟件是找工作的必備技能;

今天,如果你不會寫作,可能大部分的工作你都不能勝任。

可是很多人心裡有感受,就是表達不出來;有的人能寫出來,但結構很亂;再或者寫出來後感覺很幼稚,沒有深度。

人到中年,你欠自己一場奮不顧身

寫作,是一種稀缺的能力,通過一些系統的寫作訓練,只要會說話,想表達,你就一定會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