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作:孩子當著老師和媽媽的面,撒謊、找藉口,媽媽卻走開了

陸生作:孩子當著老師和媽媽的面,撒謊、找藉口,媽媽卻走開了

孩子當著老師和媽媽的面,撒謊、找藉口,媽媽卻走開了

思考了很久,也琢磨了很久,還是把這篇文章寫出來。

教寫作好多年了,遇過各種學生、各樣家長,有些甚至可以用奇葩來形容。

有時候覺得,學生確實該好好學習,但家長更應該學習——得學的東西還很多,連做人也該學學。孩子是未來,家長是孩子的未來。

早先,上我的寫作課,家長有問,我必答——好言好語說真話。後來發現,家長更愛聽假話。

說假話,難免違心,乾脆,我就不說了。可不說又不行,家長老追著問,所以,還是實話實說,只是不說或少說客氣話。最好一個來回就解決掉。比如,家長問:

“我家孩子很愛讀書的,讀了那麼多書,怎麼作文就沒提高呢?”

“那你看了這麼多韓劇,能寫個劇本嗎?”

這一問一答,足夠了。

現在,跟家長談孩子的寫作問題,我要事先“約法三章”:

第一、寫作是種能力,年級與寫作能力不成正比。三年級完全可以寫得比六年級好。

第二、寫作能力的養成,除了老天爺賞飯吃,需要長期科學訓練,寫作沒有速成、沒有立竿見影的事。

第三、孩子寫作需要生活為源頭。一個學生,家門口就有一排樟樹,他每天都見到,但他只會寫“樟樹”二字,卻不認識樟樹。這樣的學生作文得分再高,那也是空中樓閣。知識,要知,更要識。

溝通需要對等的一個共識,不然雞同鴨講,沒有結果,不如不講。

有了這樣三條溝通基礎,就可以來談談以下三個案例。

雖是個案,但有普遍意義。

第一個:媽媽說,要用上“炊煙裊裊”這個詞

有位家長,聽過我的講座,覺得好,慕名給孩子報了我的作文班。

孩子讀五年級。男孩。

第一次上課結束後,家長給我發了一條長長的信息,表示非常失望。孩子在我的作文課上,怎麼寫出了這麼差的作文。

從信息中,我看出三點:一、這位家長蜜汁般愛自己的孩子,在發給我的信息中,說到自己的孩子用的是一個字的暱稱。二、這位家長,高看專家一眼,以為是專家就有高招,而且是立竿見影的高招,她有速成的期望。我想,即使要立竿見影,你孩子也得是根立著的竿子吧?不然影從何來?三、這是一條不夠禮貌或沒有禮貌的信息。回想這位家長加我好友、作自我介紹時,主動說了自己的單位和職位。被服侍慣了的主。

我回復她,下次上課,你來聽;不滿意,退費。

第二次上課,她來了,面上很客氣。

整堂課效果不錯。但她退了費。

課上發生了一件事,有個男生說了句髒話。我的態度很嚴肅。叫這個男生站起來,把這句髒話寫在黑板上;寫好了,就坐回位置去。事情也就過去了。男生不肯寫,一直站在黑板前,直到我覺得時間不夠他當堂完成作文了,才叫他坐回去。

聽學管講:這位家長覺得我太嚴厲了,萬一下次他兒子上課也說了髒話,我也這麼處理,她怕她兒子受不了。

那位被懲罰的男生倒沒什麼,上課比之前認真,進步明顯,還在報紙上發表了習作。

而這位家長,聰明地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可能發生在自己兒子上,提前把它規避了。只是,這樣的嚴厲能算打擊嗎?即使算打擊,五年級了,這一點都受不了,還受得了什麼?

同是這位家長,在第二次課後,親自指導自己兒子改作文。要求用上“炊煙裊裊”一詞。奈何,孩子去哪裡見識炊煙裊裊啊?詞典裡?有知而無識,還是無知。

第二個:孩子很願意來上課,媽媽卻說孩子來上課是她逼來的

這件事,也是發生在第二次課上。當時,我帶一個混合班,五個孩子,三五六年級都有。

這個孩子讀六年級。男孩。

第一次上課,他媽媽就擔心:年級不一樣,教學效果有沒有保障?

我說,你炒一盤青菜擺桌上,你孩子不能吃嗎?

她笑笑,不再說什麼。

第二次上課中途,學管發信息給我,說這位家長認為混合班對孩子沒效果,認為培訓班不負責任;今天孩子很不情願來上課,孩子來上課,還是她逼來的。

我說不像啊。這孩子上課很積極,不像是被逼來的。

學管讓我關注他一下。

批改作文的時候,我單獨問他:

你自己覺得作文寫得怎麼樣?

一般。

來這裡上課,是你自己想來的,還是爸爸媽媽要求你來的?

我自己想來的。

在這裡上課有意思嗎?

有意思。

能進步嗎?

能。

那重新寫一篇吧,按照我剛才跟你講的寫。

然後,他態度很好地重新寫了一篇。

下課時,是他爸爸來接他。我跟他爸爸談了一會兒。一是分析了他的作文,指出了毛病所在,也實話實說,他的作文只有四年級的水平;二是講了他媽媽的意見、擔憂,解釋了寫作是能力,不是年級高寫作能力一定就強。談完,他爸爸說“你講得很好”。但我還是講了第三點:覺得不合適,就不要來上了。合適很重要。

家長不瞭解孩子的狀態,以孩子讀幾年級來衡量孩子的能力,是不負責任的做法。甚至,這裡邊還牽扯到家長的臉面問題——我孩子都讀六年級了,怎麼可能才是四年級的寫作水平呢?明擺著就是老師沒水平啊。

第三個:孩子當著我和他媽媽的面,撒謊、找藉口,媽媽卻走開了

這是一個三年級的男孩。

上課愛插嘴,沒多少規矩。

我說,現在我在講知識點,你認真聽,我請你回答,你再說,好嗎?

他的話已經掛在嘴邊,卻被憋了回去,於是他就嘟著嘴生氣,課也不大認真聽。

直到下課了,他才把作文寫完,他是最後一個完成作文的學生。

批改作文的時候,家長進來了,站在我旁邊。

我問這個男孩:上課聽懂了嗎?

他說:沒聽懂。

為什麼沒聽懂?

你講得時間太短了,才講了十幾分鍾;我以前上課,老師都是講半個小時,才讓我們寫的。

我瞬間就怒了。幸好還有另外一個學生在,能證明我講了半個小時。

他們開始寫作文時,我說:“現在五點零三分,希望你們半小時完成。”

我問男孩:我們幾點上課?

他說:四點半。

我再問:四點半,到五點零三,我講了幾分鐘?

他說:就十幾分鍾。

這時,他媽媽笑著說:老師講課太精彩了,時間都忘記了。——然後,她就走到教室外面去了。

沒見過這樣的家長。

如果不是面對面的事,孩子回家說“老師上課就講了幾分鐘”,我相信這家長肯定是相信的。

家長走開了,我讓這個男孩去把她叫回來。——你得聽著、看著你兒子是怎麼表現的啊!接下來,我批改他的作文,以追問的方式給出修改意見,這個男孩不習慣正面回答問題,而是跟我對著幹,岔開去找理由。我直接說了“你要這麼頂牛,這作文是寫不好的”。

在此情形下,家長只說“按老師的思路”。小男孩呢,嘟嘴,生氣。

試想,一個三年級的小男孩,在老師和家長面前,敢撒謊,敢找理由,而不正視自己的問題,可想而知他已經是根老油條,他的理由在家長面前都是成立的。寵愛嘛。有害的寵愛。

這樣的孩子,事情沒做好,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問題,而是從別處找藉口,早晚會被教訓的。

講了三個案例,歡迎對號入座。

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要正視自己,不要只盯著孩子看,問題孩子或孩子問題的背後,家長存在更嚴重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家長是孩子的未來。

學習寫作,堅持比興趣重要,需要反覆科學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