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回文诗《菩萨蛮·回文秋闺怨》赏析

自古以来,描写少妇思君的诗词比比皆是,借此抒发自身感情、心情状态的也不乏其人。像《诗经》、《古诗十九首》、乐府诗词都有不少的篇幅,成了历代文人创作的热门主题之一。公元1080年10月,苏轼在因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后,被贬到了黄州,自此“杜门谢客”,终日无所事事,心情无所依托,惟有以诗词解脱,《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就是这样诞生的,写少妇的“羞”、“愁”与“孤影”,其实也是在说自己的寂寞感、孤独感吧!全诗一扫往日的洒脱、豪迈,如果说有一点乐观的话,也只是一种自嘲,还有一丝活着的庆幸。原文如下:

苏轼的回文诗《菩萨蛮·回文秋闺怨》赏析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苏轼的回文诗《菩萨蛮·回文秋闺怨》赏析

秋日的梧桐本身就是一种萧瑟,才化好的新妆却无人相看,无人欣赏的美,心情自然是冷的;反复出现的“井”字表明了女主人的无奈与徘徊,美好的青春时光就这么流走,能不愁思满怀吗?“双”又与下文的“孤”形成鲜明的对比;“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花都会说“愁”了,少妇的话有能说给谁听呢?苏轼《吉祥寺赏牡丹》里有一句“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美。

苏轼的回文诗《菩萨蛮·回文秋闺怨》赏析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影孤”到“永夜”,孤独的夜晚是漫长的,辗转难以成眠,纠结、徘徨中,愁思如夜绵绵长长,让一个“怜”字更为传神,“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语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为了不睹物思情,干脆“楼”与“秋”都不能相容了,因为登楼望远,满眼萧杀的秋色,却望不见思念的郎君,还有什么值得看的呢?就别再满怀希望“上楼”,落得个失望满怀了。这是爱情里常有的状态,也正是苏轼当时仕途生涯中所面临的微妙的处境:有梦想、有追求,却失落寂寞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