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五位哲学家的思想,照耀万古 想要一番作为,此理必知!

1.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

历史上这五位哲学家的思想,照耀万古 想要一番作为,此理必知!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2.战国时代鬼谷子,《鬼谷子》

历史上这五位哲学家的思想,照耀万古 想要一番作为,此理必知!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庄、 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的师尊就是誉为世界辩证法创始人、世界哲学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老子。

3.隋朝文中子,《止学》

历史上这五位哲学家的思想,照耀万古 想要一番作为,此理必知!

王通(580—617),字仲淹,号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一说山西河津)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出身世代官宦人家,父王隆,以学术见长,曾为国学博士。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传说他15岁时便开始从事教学活动,18岁时有“四方之志,游历访学,刻苦读书“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学问大有长进。

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过犹不及,知止不败.

4.北宋晏殊,《解厄学》

历史上这五位哲学家的思想,照耀万古 想要一番作为,此理必知!

​​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历居要职,官至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均出其门下。晏殊才高学富,识见明决,深知治国本末,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更通避祸解厄之学,因此生前身后,俱获显要殊荣,一生平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解厄脱困?北宋智者晏殊的《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他提出的“驭情为先,而后可驭人生”的观点,至今仍有其精辟的现实意义。

5.明朝王阳明,《传习录》

历史上这五位哲学家的思想,照耀万古 想要一番作为,此理必知!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生于明朝中期,此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阳明子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弘扬“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

智者的光辉,永远是后学的指路明灯。下面,先来个小总结:

老子主张"清静自然"、"无为"(不妄为)。

鬼谷子是道家门人,也主张"清静自然",由于研究颇多,推一理而演万法,遂成一代名师。

文中子是儒家,而又主张"三教可一",凡事"适可而止"。

晏殊是儒家,以"厄"题,也主张凡事"适可而止",方有"解厄"之效。

王阳明是儒家,主张"知行合一"、"为善去恶"。

其实,孔子曾求教于老子,儒家经世致用,也深受道家的影响。

综上看来,不管是哪家哪派,都基于对身心的修炼、行止的得当。

清静自然是修心,知行知止是作为。知在智,行在得,止于德。

当然,除了这几位,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者。比如:”至圣先师”孔子,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不是“醇儒”的荀子,“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王夫之,湘军创始人曾国藩...

这里是「鬼谷神课」,解读万象,解码本质,启发智慧,启迪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