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位老奶奶,从日本来中国70多年,日语忘干净,满口陕南话


照片中端着碗正在吃饭的老奶奶叫王玉兰,家住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雷家洞村白李湾组,已经88岁了。她看起来和普通的中国老奶奶并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她13岁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有75年了,单是在陕西生活也有60多年。她在中国一共嫁了4次,现在这个家是她最后一次嫁过来的。

她的日本名字叫水崎秀子,故事要从她13岁那年说起,1942年正值战争期间,她被送到了当时在“伪满洲国”做生意的姑姑的家里,从此她的一生都留在了中国,再也没回过日本,再也没见过日本的亲人,就连她的亲生父母什么时候去世她都不知道。

在长春的姑姑家住了几年后,十七八岁的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美女,经人介绍她嫁给了一名国民党营长,成了一名阔太太。嫁给这名营长后,她生活无忧,吃穿不愁,待她也很好,可好景不长,只过了半年这名营长就上前线打仗了,再也没有回来。如今再回想她的这次婚姻,她还显得很满意。


等不到丈夫,只身一人的她中文也不好,哪里也去不了。生活也成了问题,阔太太的生活也没有了。有人就把她介绍给了另外一个小兵,这个小兵是陕西人,1949年她跟着这个小兵回到了陕西,但却没有把她带回家而是留在了商南县城,因为这个小兵家里还有一个父母包办的老婆,她只能算二房。好说歹说,她才和第二任丈夫回了乡下老家。可两人只生活了一年,便到政府离了婚。

后来村里的一个姓刘的妇女主任,又给她介绍了一个村里比她大一岁的叫宋治福的村民,宋治福父母都已过世,家里穷得很,尽管如此无依无靠的王玉兰还是答应了。他们结婚几年后,抱养了一个2岁的女婴,起名宋秀梅。在宋秀梅印象中,父母总是吵架。父亲宋治福是个勤快人,但一个农民挣不了什么钱。“母亲浪漫惯了,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好的,喜欢在外头串门,父亲看不惯。

王玉兰每年过年都要给女儿办置新衣服,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宋秀梅记得有一年,父亲说今年没钱不要给她买新衣服了,母亲说:“就一个小孩你还不给穿,买!”不过后来宋秀梅说“她后来啥都学会了,会放线、会做针线,做鞋做得好呢。”


她在长春的第一任营长丈夫还曾到陕西寻过她,和宋治福结婚一两年后,有一个男人找到他们家。男人从东北出发时,身上带着1000大洋,路上花光了,一路要饭到了陕西,打听到他们家院子。男人问邻居王玉兰是不是住在这里,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人,说院子里从来没的这人。男人说他打听过,叫他见一面就行。邻居怕男人把王玉兰领走,没说实话。男人走了。过了五六天,邻居才把这件事告诉王玉兰。为此,王玉兰哭了好几天。

小学一年级,宋秀梅和班里同学吵架,同学骂她,“你妈是日本人!”她不信,回家问她妈:“人家说你是日本人”,王玉兰骂小孩。学校的小孩不依不饶,说你妈就是日本。后来王玉兰承认了,告诉宋秀梅:“你就说我妈是日本人你能咋?”宋秀梅第二天找小孩:“我妈就是日本人你能咋?”小孩被宋秀梅的理直气壮灭了气焰,“我说你妈是日本人啊,你还不信呢”。同学们表面嘲笑,心里好奇日本人什么样。很多同学借口到她家玩,来看她母亲。

在村里,王玉兰的人缘好得很。因为识字,她成了供销社的售货员,管记账。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帮忙,王玉兰几天几夜去帮忙,尽心尽力。1976年,宋治福病死了。宋秀梅觉得父亲生病是因为和母亲整天吵架,气得一口气没上来得了坏病。王玉兰很快改嫁,嫁到了丹凤县白李湾李明堂家。宋秀梅劝她不听:你到哪去都是给人家养小的老的。图为20年前登上陕西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时的照片,她身穿和服,第一次来到了省城。


李明堂有一个十三岁的儿子和十八岁的女儿,丧妻十几年。王玉兰进了李家门,村里人多半就把她当成自家人。王玉兰觉得李明堂很善良,手很巧,会做木匠活。李明堂不用她做饭,总让她去休息。儿媳妇刘改凤说婆婆说什么,公公都依。这时候的王玉兰已经和陕西人没有任何区别,吃陕西的辣椒,说纯正的当地话。村里人对她评价很高,甚至要推选她做乡人大代表。

老村支书白启颜评价王玉兰:人又勤奋,性格泼辣,说话又活气,群众基础很好。村里有老人行动不方便,王玉兰冬天去河里替她们洗衣服,帮她们做饭。图为2017年王玉兰拿着小时候在日本拍摄的毕业照,用手指着其中一个小女孩说那就是她。

她毕业的小学,在当地也是一所百年名校,前排左二便是水崎秀子,如今毕业照是她在日本期间唯一的纪念。照片下面的字就是她本人的手迹。

老人至今还依稀记得一些日语和日本文字,对于自己的家乡和姓名还能清楚的表达出来。

日子安定下来,2002年王玉兰曾经申请过回日本探亲,没想到得到的回应是,水崎秀子已经回国定居了。王玉兰被冒名顶替了。据日本媒体报道,假水崎秀子伪造了证件和印章,在1995年领着儿孙6人回日本落户。2005年,日本还派人来中国到她家里进行DNA鉴定并证明了她是水崎秀子本人。2006年4月,时隔60多年,王玉兰和老伴李明堂一起回到日本,见到了表姐。77岁的王玉兰已经不会说日语了,和姐姐说话得靠翻译。


相隔多年,太多话不知从何说起。翻译官在场,王玉兰浑身不自在,吃饭也不好意思,丈夫在一旁大口吃。正如13岁那年,她觉得日本没有她容身之所一般,在日本待了两个多星期后,王玉兰选择和丈夫回陕西。甚至没有留表姐或者侄子的联系方式,如果打电话,还要请翻译官。谈起过去,老人的眼神中露出一丝回忆,她说她最痛恨的就是战争,是战争改变了她的一生。老人于2018年1月6日在丹凤县竹林关镇雷家洞村去世,享年89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