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预购有风险

最近德国慕尼黑最高法院发布了禁令,禁止预售没有确定发售日期的游戏,并且现在适用于所有电子产品的预售,这就意味着很多画饼充饥的事情做不了了,相当于官方禁止画饼充饥的预售。

这肯定会导致很多游戏的预售数量出现问题,因为能够确定发售日期的预售并不多,何况还有很多跳票,就算公布了所谓的“准确发售日期”也可以一直跳票,也许什么时候就黄了,这种情况也不少。

甚至每年的E3都会有很多游戏是连续三年出现,但是就是没正式发售的,或者说好了发售结果跳票一年两年的,所以这个法案实际上对于游戏到底有没有实质性作用还不得而知,而且对于画饼预售这个行为到底怎么算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

1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一般来说,玩家都习惯了预售,《孤岛惊魂5》仅凭预售就挤下了《绝地求生》的销售榜顶点位置,很多时候游戏一公布发售日期就开始预售,比如说今年的《COD15》和《战地5》,预售期十分长。

像是育碧一般发售前一个月到一周左右开始预售,而且预售一般会有普通发售没有的限定内容,当然真的要说预售和正式发售有什么区别,可能也就是提前买了而已。

当然不是所有游戏都能提前预售的,如果不是有足够影响力的游戏预售成绩会很不理想,或者预售过后正式发售的业绩不好,基本上预售的游戏都是那些我们熟知的大作。

预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为了提升或者长期保持话题度和热度,还有包括先期回本、先期宣传的原因在里面,总的来说应该算是一种营销手段。

而且很多时候购入预售的还会伴随着参加测试的权利,提前体验,当然能预购的也多半是系列作的忠实粉丝,并且对游戏放心而且有信任度,才能大胆的购买。

当然也有其他情况,比如说鉴于宣传PV和试玩片段的惊艳表现而入手的,或者冲着制作人或者公司积累的信誉而去的,比如说某小岛秀夫的名字一打,《死亡搁浅》的画面一出,真的开始预售那个销量要有多可观呢。

2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为什么德国会开始有这个法令呢?

其实起源于一次预购手机时的投诉,简单的说来这类情况就是预售了,发售日期未知,然后一直拖着拖了好久最后消费者不满意了。

其实就算说了没用明确的发售日期不能预售,其实对于游戏来说发售日期只是个参考,就算给了一个发售日期然后开始预售,最后突然跳票延期,然后往后拖,和没有公布发售日期其实也有,因为延期时间未知。

其实比起游戏,可能针对电子产品的成分更多,即预售完了延期最后不了了之的圈钱手法,游戏一般还是很安全,只是等的很烦人。

3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其实严格来说,预售是要有保障的,提前付款然的时候是没有货的,要有能够按时交付的保障。

但是游戏往往没有保障,因为游戏公布的时候虽然已经几乎完工,进入收尾、测试阶段,只需要打磨细节并且测试找出错误和问题,然而游戏并不是能够按时完成的东西。

假如在测试阶段出现了致命的问题,开始进行各种的修复,就有可能导致延期;或者游戏机制出现问题,需要回炉重做;再或者因为游戏的质量很高,导致制作的过程异常的缓慢,细细的打磨,导致比计划中的制作速度要慢很多很多,但是公布的是按照原计划的,那就鸽呗。

预售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一开始就应该考虑好这个风险然后去预购,尤其是发售期离预购期比较远的预购,因为这个时候游戏的完成度并不高,所以就很有可能因为制作延误导致跳票。

未定发售日期不得预售,最大的作用是遏制游戏制作商的恶意拖延和电子产品的恶意拖延,因为这就和非法集资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就算有发售日期,也需要做好跳票导致长期等待的准备,当然像育碧这种预售的时候离发售已经不久了的风险最小,因为游戏已经几乎完工并且经过了封闭测试,开始了对外的测试。

不过如果是大厂的游戏就算拖一般来说也不会过久,反而是实力不足的小开发商可能因为实力问题长期拖延。

最后

预购有风险,跳票需谨慎

所以涉及到预售,就做好准备吧,天知道会不会跳票,有时候游戏开发商挖坑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