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產業特色化發展的 經驗、挑戰及建議

【新疆豐富的文化資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積累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特色化發展角度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鑑】

□李坤 楊曉東

十九大報告確定了“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部署,新疆在挖掘和盤活特色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特色化發展、依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等方面有了一定基礎。

新疆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十八大以來,新疆文化產業增長較快,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了一半以上,其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如下。

1.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完善產業政策,健全現代化文化市場體系。新疆制定了《自治區文化廳2014年文化體制改革發展工作要點細化方案》,推行文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國有文化企業改制,完善用人獎勵機制,激發經營活力。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文化類行政審批項目減少到7項。創新行政管理,主動依法公開行政權力運行、公共監管和服務、公共資源配置、財政資金使用等信息。

逐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健全現代化文化市場體系。出臺《關於落實國務院推進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和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自治區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管理辦法》《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等政策文件,加強產業管理和引導,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明確各類企業在技術創新、財稅優惠、融資服務、對外貿易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基本促成國有、集體、民營等多種所有制文化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繁榮的市場格局。

2. 促進文化投融資,加強人才培育,帶動就業和收入增長。資金是產業發展的血液。新疆為促進企業融資,不斷推動文化企業與商業銀行對接,文化產業投融資規模擴張迅速。2015年文化產業固定投資比2014年增長了81.59%,比2012年增長了225.86%。2017年新疆發改委公佈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涉及8個文化項目,總額130.2億元,2017年計劃投資83.3億元,比2016年增長51.3%。

新疆為拓寬文化產業資金來源,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扶持。2013年,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新疆資助總額達6400萬元,超過之前3年的資助總和;2017年資助總額已達7044萬元。

人才是文化產業的核心驅動力。新疆文化產業尤其是特色文化產業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普通勞動力有餘、專業人才不足。因此,新疆通過“文化產業對口援疆”、與本地高校合辦人才培訓班、企業自主培養人才等方式加大了對文化產業運營管理、對外貿易、專業技術等方面人才的培育。

新疆優化產業發展環境,著力解決文化產業的融資和人才難題,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居民就業和收入增長。2015年新疆文化產業就業人數為221366人,是2010年的5.87倍。2015年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在總就業人數中的佔比為1.95%,比2010增加了1.53個百分點。在所有文化企業中,以限額以上文化批發零售企業和規模以上文化服務企業的收入帶動能力最強,2015年這兩類企業的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12598元和104276元,而同年全國平均工資只有53615元。

3. 結合特色文化資源,推動產業特色化發展。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特色鮮明,有《十二木卡姆》、《阿肯阿依特斯》、《瑪納斯》、《江格爾》等豐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學、音樂、舞蹈文化遺產,地域色彩濃郁的服飾、飲食、手工藝、風俗節慶等特色資源,以及克孜爾千佛洞、交河故城、樓蘭遺址等蜚聲全球的文化遺址。其特色手工藝、演藝娛樂、文化旅遊等行業深度植根於日常生活,具有比較優勢和消費基礎。

新疆結合特色文化資源,推出了“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田玉文化產業創意研究推廣中心”等項目,並推動文化與科技、旅遊和非遺生產性保護融合發展,將玉器、刺繡、織錦、沙粒畫、音樂、舞蹈等文化行業的特色元素,通過非遺“活態傳承”等方式植入文化旅遊、創意設計、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行業,使傳統的特色文化元素通過創新性轉化融入時尚的文化產品,走進現代生活,走向全國和全球,傳播濃郁的傳統意蘊和地方風情。

4. 依託區位和口岸優勢,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科教中心建設。新疆有17個一類口岸,12個二類口岸,是中國陸路口岸的最多的省區。2010年中央在喀什和霍爾果斯設立經濟特區,並賦予特殊優惠政策。2015年,國務院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新疆要“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新疆積極落實中央政策,發揮得天獨厚的區位和口岸優勢,提高文化對外開放水平。2016年,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文化科教中心(文化體育部分)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文化產品、服務出口優惠政策,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各國的文化產業政策溝通;在《規劃》中設置了霍爾果斯、阿拉山口、紅其拉甫對外文化貿易區,促進對外文化貿易,穩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科教中心建設。

新疆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產業發展不充分,發展質量有待提高。新疆文化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產業整體實力偏弱,二是產業聚集度不高,散、小、弱現象較普遍,三是文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強,營收能力偏弱,四是文化企業的品牌塑造、宣傳推廣和後續配套經營能力較弱。

2. 產業發展不平衡,空間佈局亟需優化。新疆文化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佈局的各自為政現象突出,各地區雖然在資源、政策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各有優勢,但缺少跨區域配合,未能形成優勢互補。一是文化資源優勢與產業水平較低之間的不平衡。二是政策支持高地與產業發展低地之間的不平衡。三是構築產業高地實力不強與引領輻射需求很大之間的不平衡。

3. 文化消費不充分,市場空間亟需拓展。新疆本地文化市場有效供給不足,國內外市場開拓成效較弱,文化消費市場發展不充分,遲滯了文化產業發展。一是新疆本地文化消費水平落後於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二是文化產品在國內文化市場的推廣不充分。三是文化產品出口規模較小,全球市場影響力較弱。

4. 產業要素市場建設仍需加強。新疆文化市場體系建設起步較晚,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文化產業要素市場培育不充分,文化資源尚未與產業要素高效融合。一是高端人才缺乏。二是企業融資難。三是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四是產業公共服務配套不完善。

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 盤活特色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特色化發展。

(1)做好新疆特色文化資源整理研究工作。相關黨政部門要牽頭組織一流團隊,深度挖掘整理和研究新疆的歷史、音樂、舞蹈、民俗、手工藝、文化遺產等特色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它們在當代語境下的價值和內涵,為特色文化資源產業化、文化產業特色化發展做好前期鋪墊。

(2)做好統計和規劃工作。儘快做好採集整理等相關統計分析和信息公佈工作,摸清文化資源和文化產業的現有基礎,制定《新時代新疆文化產業特色化發展專項規劃》,確定文化產業特色化發展的指導原則、目標定位、重點領域、空間佈局和發展路徑,完善相應的政策和配套工作。

(3)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深耕特色文化,挖掘和活化非遺項目,完善培育非遺傳承人機制,打造工匠精神,堅持特色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高產品競爭力,推動特色手工業、演藝娛樂業、特色美食等特色文化行業發展。

(4)發展“特色文化+”其他產業。推動傳統特色文化元素與現代化產業要素尤其是數字技術緊密結合,促進特色文化行業與新興文化行業、文化產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尤其要促進“特色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把新疆多民族的特色音樂、舞蹈、服飾、美食和手工藝融入“特色文化+旅遊”業態。

(5)培育和推廣特色文化品牌。加強黨政、企業、學術、傳播和消費五方聯動,構建新疆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和推廣機制,建設和推廣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體系。同時,通過相關省市的對口援疆機制,推動特色文化培育援疆、文化品牌援疆,宣傳推廣新疆文化品牌。

2. 優化產業空間結構,建立一區多園的文化產業試驗區。要聚焦新疆文化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優化文化產業空間佈局。建議以烏魯木齊園區為龍頭,喀什、霍爾果斯園區為兩翼,其他地州的園區為多足,跨越行政區劃建立一區多園的文化產業試驗區。在全國選調優秀的管理運營人才,培育開放、創新、共享的產業發展平臺,吸納全國優質的文化企業和產業要素在試驗區內聯動整合、融合創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推動產業創新,形成西部“特色文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中心,引領新疆乃至西部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要在試驗區內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特色文化街區、村鎮、縣市乃至城鎮群。將生活、文化、商業、技術和創意融為一體,扶持當地居民參與“特色文化+”產業開發,帶動當地居民的就業、收入和消費增長,通過人、文、產、城(村、鎮)的有機融合推動新疆社會、文化、經濟全面發展,形成世界知名的特色文化產業大區。

3. 搭建產業服務平臺,在全國高效配置要素資源。新疆要建立一個統一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化產業服務平臺。線上平臺緊密圍繞文化產業的核心需求,構建產業服務體系,提供貫通全產業鏈的專業服務;線下平臺通過文化產業集聚空間建設,為文化企業和創新創業者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服務。

平臺應積極響應中央“鼓勵產業要素在全國流動”的號召,與其他省市區行業組織、產業平臺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推動新疆文化產業以市場為導向,在全國範圍內配置優質要素資源,藉助數字技術促進跨區域、全方位、多層次的產業對接合作,推動相關各方跨界聯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平臺要在全國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文化企業推介會、文化投資洽談會,為新疆文化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鼓勵與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大型文化企業合資合作、相互參股或併購重組。

4.促進“一帶一路”文化商貿網絡建設,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依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落實中央“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科教中心”的重大部署,充分發揮政策高地優勢,創新文化產業對外交流合作貿易機制,促進“一帶一路”文化商貿網絡建設。運用“互聯網+”拓廣文化消費空間,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開發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擴大對外文化貿易規模,提高對外文化貿易質量、效率和品牌號召力,以文化商貿促文化傳播,推動新疆文化產業走出去。

(作者單位為國研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