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跑鞋的中底給人印象根深蒂固。或者依靠物理形變,比如Nike的氣墊和Mizuno的扇形wave;或者通過材料本身的彈性,比如adidas的boost和asics的GEL膠,來達到緩震並且回彈的效果。一般來說,厚底的是慢跑鞋,薄底的就是競速鞋。極簡跑鞋和HOKA ONE ONE之類“厚鬆糕底”跑鞋的出現打破了傳統。
很多跑者的困惑,HOKA這樣的厚底跑鞋在實現柔軟腳感的同時,真的不會跑起來有遲滯感?長時間跑步是否可以保證穩定性 ? 對比評測以“厚實”著稱的HOKA ONE ONE,CLIFTON 4 和 CLAYTON 2分別定位慢跑和競速,看看它們的實際表現——
評測鞋款皆為US 9(42.5/270mm)
克利夫頓 CLIFTON 4 :
定位 公路緩衝慢跑鞋 ,US 9 碼 260g (官方數據265g)。
對比幾款定位接近的跑鞋,Nike zoom pegasus 34(278g)、adidas ultra boost(305g)、Saucony Triumph ISO(312g)、Mizuno Wave Rider 20(256g)、Brooks Glycerin 15(292g),CLIFTON 4 塊頭不小,重量卻算比較輕盈的。
官方數據 前後掌落差5mm,滿足對自然跑姿的定義(<8mm)。而後掌顯然不止官方說的29mm——穿鞋脫鞋分別測量後,穿鞋整整增高3.8cm ! ——這也是為什麼跑圈戲稱HOKA是增高鞋的原因。
CLIFTON出到第4代,重量上走的卻是iPhone的路,從2到4分別增加了8.5g和19.8g。因為 CLIFTON 從2到4鞋楦寬度一直在增加,更適合亞洲寬腳型,所以也變得更重了。
另外同樣是Ortholite材質的鞋墊,4代鞋墊要比上一代更厚些,腳感也會更柔軟。
克萊頓 CLAYTON 2 :
定位公路緩震競速鞋。對比Nike Zoom Fly(247g)、Altra Escalante(226g)、adidas adizero adios 3(233g)、Asics DynaFlyte(266g),Saucony Freedom ISO(258g),226g(官方數據235g)已經接近多數馬拉松比賽鞋的重量了。
如今所有跑鞋都朝著更加輕盈的方向突飛猛進,馬拉松訓練鞋、競速鞋/比賽鞋的界定已經不那麼明顯。
在目標人群上,這些跑鞋也不再只是高手才能駕馭的速度快馬,絕大多數馬訓鞋/競速鞋完全符合多數跑步愛好者速度訓練或者比賽的需求,所提供的緩衝和保護性也遠比以往的馬拉松比賽鞋好太多。
CLAYTON 2前後掌落差4mm,實際穿鞋增高34mm——依然是同類鞋款中鞋底最厚的。
HOKA ONE ONE 還有另外一款競速鞋Tracer系列,相比較,CLAYTON的緩震性更好,適合全馬4小時左右、配速6分內訓練的跑者,速度更快的可以考慮選擇Tracer(目前也出了2代)。
CLIFTON 4 和 CLAYTON 2 的定位及參數:
下面看看 CLIFTON 4 和 CLAYTON 2到底有哪些區別,在實際跑步測試中有什麼表現,究竟應該怎麼選——
CLIFTON 4 鞋面材質主要為網布+立體發泡印刷,鞋內外側及鞋提、鞋跟都有3M反光材質加強夜跑的安全性。
CLAYTON 2 鞋面材質主要為網布+TPU彈力鞋面,反光材質要比CLIFTON 4 少一些。
儘管鞋面網布厚度相差無幾,實際跑下來,在透氣性方面CLAYTON 2 要比CLIFTON 4 好很多。
包裹性方面,CLIFTON 4 鞋面中規中矩,CLAYTON 2 的TPU鞋面支撐性更好,也更像一張網罩裹住腳面。
CLIFTON 4 的後跟和鞋舌更厚,後跟支撐性更好;CLAYTON 2 的後跟則非常柔軟可以輕鬆摁下——不過繫緊鞋帶後,CLAYTON 2 後跟的貼合度要更好。
兩雙鞋在長時間奔跑後都沒有出現鞋舌跑偏的情況。對高腳背的友善度也很高。
兩雙鞋都使用了Ortholite鞋墊,CLIFTON 4(藍,neutral)後跟有明顯的包圍,CLAYTON 2(黃,speed)更接近普通鞋墊,上面增加了透氣孔。
5.1mm和3.4mm的厚度差別在腳感上體驗很直觀——把neutral放入CLAYTON 2,腳底的包裹感立刻提升了不少。當然畢竟兩雙鞋的用處不同,CLIFTON 4更考慮穿著的貼合和包裹,CLAYTON 2則需要應對上強度速度訓練的熱量和排汗,不需要過多的柔軟產生卸力感。用的平整的鞋墊也是為了避免足弓處摩擦做的調整(上一代不少用戶反映的問題)。
CLIFTON 4 和 CLAYTON 2 的鞋面材質、透氣性、及鞋身包裹性對比:
HOKA ONE ONE的跑鞋中底都以厚實和緩衝著稱——說是當世第一也不為過。比較難得的是能在厚實的同時保持較輕重量,柔軟但也不至於像在沙灘上跑步那樣拖沓。
兩款鞋中底材質完全不同——
CLIFTON 4 使用了CMEVA加厚中底,比較直觀的腳感就是軟、彈、輕。這種軟彈的回饋很迅速,並沒有踩下去緩慢回彈的遲滯感。
稍加用力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變形。
實際跑步中的體驗也堪稱完美——在一次中等距離(15km)拉練的後段,CLIFTON 4中底並未有任何松陷的感覺,每一步都很有彈性。
可能是厚底加上嵌入式鞋床的關係,定位緩震跑鞋的CLIFTON 4 ,對足弓內側的支撐並不弱,操場跑圈時這種支撐感更加強烈——加上鞋面並不壓迫腳背,CLIFTON 4 可以適應絕大多數腳型的跑者。
但要提一點,CLIFTON 4就算比2、3代前掌加寬,前掌空間依然不算寬裕的那種。鞋碼也有些偏小,穿其他內長265mm(US 8.5)的,可能270mm(US 9)更為合適,建議購買之前儘量試穿下。
很多跑鞋都會通過在中底增加硬彈的材料(比如TPU),或者外底的一體式橡膠來避免腳掌過度扭轉,中底厚實的HOKA等於自帶防扭轉。
可以很清楚看到足弓部分與地面接觸最多,前後掌上揚的角度誇張。
官方宣稱採用了Meta-Rocker(滾動平衡技術),直觀的體會——如果你以自然步態跑步,這種設計會讓你以儘可能高效的方式減少每次跑動觸地的時間,把落地後的動作迅速轉變成向前的動作。
全掌著地和後掌著地的跑者每一步都會享受到中底緩震的明顯作用,但對前掌落地的跑者,穿著CLIFTON 4 會有些怪異:官方數據前後掌落差5mm,可能因為鞋頭上仰角明顯,這種落差感要更大一些,前掌落地等同於整個腳底落在中底上, 更接近穿著厚底傳統跑鞋的感覺。
還有一點要說的,儘管CLIFTON 4 中底厚實,在穩定性方面表現卻是非常優異,長距離跑步後尤其如此,並無落地不穩(可以想象一下跑馬拉松時踩到海綿降溫塊的感覺)的情況。
當然,這種穩定性只針對於跑步,不建議穿HOKA去做比如大量折返跑,比如更劇烈的跑跳移動結合的綜合訓練。
厚實中底帶來的另一個感受,降低了對路面的感知。以往說的最適合跑步的路面,塑膠跑道和柏油路,最次是水泥地和鋪地磚的馬路牙子——穿了HOKA就全被它的中底給掩蓋了。跑不同的路,腳感差別很小。
所以身邊有些平時配速4分出頭的快馬,穿慣了極簡薄底的馬拉松鞋,上腳CLIFTON後多少需要適應一下。多數普通長跑愛好者可以把CLIFTON當做各種訓練或者馬拉松賽的搭檔——幾個小時的奔跑下,CMEVA中底衰減很慢,一直到最後都依然彈性十足。
更為關鍵的是,馬拉松30多公里後肌力下降動作多少有些變形,CLIFTON 4 的中底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支撐,配合嵌入式鞋床(ACTIVE FOOT FRAME)的包裹,完全可以勝任4-6小時這麼長時段馬拉松完賽者的需求。
穿CLIFTON 4 跑馬拉松的另一個附加福利是,它也是非常舒服的“走路鞋”,多個小時跑步後中底軟彈性飽滿,完全可以繼續用來作為賽後恢復鞋。
如果在比賽目的地還有其它遊玩,會很樂意繼續穿著它,而不像其它跑鞋,完賽瞬間只想趕緊脫下來放鬆雙腳。
CLIFTON在逐代進化同時,中底腳感其實在往更硬彈的方向發展,不過這種硬彈也只是和它的前輩比才感覺的出——軟軟軟,彈彈彈,CLIFTON 4 中底在同類鞋款出無處其二,綜合性能幾乎是無可挑剔的。
CLAYTON 2使用了 PRO2Lite雙密度材料中底,簡單來說,前後中底兩種密度,前掌更硬彈,後掌更鬆軟。這有點接近多年前籃球鞋的理念,前掌提供回彈,鬆軟的後掌提供緩震。
CLAYTON 2後掌鏤空,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增加了落地時的緩震感。
實際跑步體驗下來,CLAYTON 2的中底柔軟性整體顯然不能和CLIFTON 4比。如果說CLIFTON 4是類似頭等艙的全方位舒適感,CLAYTON 2就有點像轎跑車,前掌彈性十足,後掌忽然鬆軟下來——反差感強烈。
這也讓CLAYTON 2更適合前掌落地跑法的人,從普通跑鞋換HOKA更快適應——尤其那些崇尚速度訓練的跑者。
(插句話,穿著CLAYTON 2 讓我一直想到另一款曾經很喜歡的跑鞋,美津濃sayonara 2,一款很經典的馬拉松訓練鞋。但CLAYTON 2 的緩衝感更強烈,也沒有壓迫腳背感)
CLAYTON 2的中底在同類鞋中依然屬於最軟彈厚實的。帶來的直觀感受卻是,用來跑速度,並不拖沓。總體上,把CLAYTON 2當成“馬拉松訓練鞋”,用在一些中長距離的速度練習,或者稍微有追求的比賽,比如全馬進4、進330,它都完全可以勝任。
關於CLAYTON 2的緩震,其實不完全由中底提供,它使用的RMAT外底也發揮了一定緩震作用。這在後面的外底部分會細說。
CLIFTON 4 和 CLAYTON 2 的前後掌上揚角度:
CLIFTON 4 和 CLAYTON 2 在中底性能上的對比表現:
(注:緩衝/支撐/穩定都能理解,耐用指的是中底在長期跑步後彈性的衰減,適用指的是否適合各種天氣情況——不少橡膠材質在嚴寒低溫裡會發硬,變得“踩不動”,有些材質則可以適應全天候環境。)
CLIFTON 4 和 CLAYTON 2都定位公路跑鞋,也確實非常專一——相比厚實可靠的中底,它們的外底看起來要孱弱很多。只用來征服馬路尚可,路面情況稍複雜,損耗就會很驚人。
CLIFTON 4 外底直接是中底材料觸地,加上前後掌部分區域的耐磨橡膠。觸地面積在同類鞋款中算比較小的,導致它抓地性比較一般。
外地大量的凹陷圖案,進一步增加了緩震和排水性,也是為了彌補厚實中底帶來靈活性的缺失。
與之前兩代相比,CLIFTON 4 在外底上是做過優化的,使用壽命會增加一些——但也只是從稍微有提升的區別——以普通跑鞋800公里的壽命對比,CLIFTON 4的外底壽命可能要更短些。
穿著CLIFTON 4跑柏油路、水泥路和塑膠跑道自然沒有問題,而如果經過溼滑路面,多少有點小心翼翼。
也需再三提醒,這真的只是一雙公路跑鞋,不要想著偶爾穿著它去越野。
前面提到對中底是否會衰減的疑惑,大可不必過於在意。穿到退役,CLIFTON 4 最先罷工的應該就會是外底的性能。
看到CLAYTON 2外底起初,多少對耐磨性的擔心比CLIFTON 4 更甚。
藍色部分的RMAT外底按壓起來與中底區別不大。RMAT是一種混合橡膠EVA材料,它所混合的材料就是HOKA的泡沫中底材料和傳統橡膠。優勢在於比普通橡膠要輕便太多,並且——上面提到CLAYTON 2的緩震不僅僅來自中底。
穿著CLAYTON 2跑步,有種外底多了一層軟膠的感覺,厚度約4mm的RMAT外底等於額外提供了彈性。
RMAT外底在柏油路面和水泥路面的抓地性顯然沒問題,遇到溼滑路面,原本擔心RMAT外底會變得像溜冰,實際表現卻不錯——比多數橡膠似乎更好一些。
CLAYTON 2在外底上,與CLIFTON 4 一樣,都儘量只把它作為平坦路面的公路跑鞋。除非你是馬踏飛燕跑姿驚人,對多數跑者來說,它們可能都面對600公里跑量後功成身退的現實。
CLIFTON 4 和 CLAYTON 2 在外底性能上的對比表現:
總結:
兩雙定位不同、多項參數也差異明顯的跑鞋用來對比真的有意義?
對HOKA ONE ONE這樣的鞋來說,它的跑鞋基本等同於同類產品中最厚、緩震最好的,如果挑選只需要搞定一個問題【在不同場景下,該選哪雙合適的鞋】,而不是【先給自己按照速度/能力/等級貼好標籤,再去配對同等標籤的跑鞋】。
CLIFTON 4 和 CLAYTON 2在國內的官方售價都是¥1180 ;
這兩雙公路跑鞋都提供了非常出色的緩震性能,相比而言,CLIFTON 4 是全方位的柔軟,CLAYTON 2要硬彈很多。CLAYTON 2 的穿著感受接近其它普通跑鞋,CLIFTON 4 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去適應(厚底/中足過渡);
因為厚底的支撐性和包裹性,兩雙鞋都適合絕大多數腳型的跑者,這種支撐和包裹性在長時間跑步後依然如初;
CLIFTON 4更接近慢跑鞋,但出色的重量控制以及軟而不塌的中底,同樣適合絕大多數不同水準的跑者;CLAYTON 2在鞋面的支撐性和透氣性上要比CLIFTON 4更出色,也更適合速度訓練和有追求的耐力跑比賽,定位競速鞋,並非只是高手才能駕馭的鞋款;
CLIFTON 4 和 CLAYTON 2的最佳使用場合是平坦的公路。在外底的耐磨性上它們讓人有些擔心使用壽命,CLAYTON 2外底在提供額外緩震的同時,溼滑路面表現也很不錯。
閱讀更多 跑步有故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