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成都市技師學院:引企駐校,打造高素質產業技能人才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新聞提要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強國之本,“中國製造2025”成為中國強國戰略。四川省提出了“建成中西部領先的製造業發展高地”,成都市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增強西部經濟中心功能”。打造一大批高素質的產業技能人才隊伍,成為我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關鍵。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引企駐校 校企雙制

主動擔當

成都市技師學院,作為一所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根據國家戰略,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主動承擔起培養、儲備高素質的產業技術工人隊伍的重任。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通過“引企駐校、校企雙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成都市技師學院解決在培養中出現的技術、師資、設備不足等問題。

通過努力,成都市技師學院先後取得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國家集訓基地、四川省高新技術公共實訓基地、四川省智能製造生產實訓中心、四川省工業機器人虛擬實訓中心、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成都市殘疾人雙創孵化基地等稱號。

根據地方產業轉型發展,引企駐校建立學徒中心

超前佈局

按照四川省成都市重點支持裝備製造等五大支柱產業,成都市技師學院大力支持航空航天等五大優勢產業,超前佈局人工智能、增材製造等未來產業的產業發展,針對性尋找駐校企業。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成都市技師學院引進成都傳視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工業智能製造無人樣板車間,讓學生感受身邊的“中國製造”;同時,引進成都普贏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成都凌升精密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按照“軍標”,參與軍工產品的生產,讓學生同步掌握先進製造企業的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引進成都弘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按照國際航空航天質量管理體系(AS9100)標準,生產航空零部件。

同時,成都市技師學院還將“KUKA柔性製造實訓中心”、“博世力士樂工業創新實訓中心”、“中奧成都WIFI國際職業標準培訓中心”等資源與駐校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建立以生產製造為核心的“校內學徒中心”併成立的金藍領公司派專人對其進行運營管理。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通過學徒中心,建立“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落實到行動

根據智能製造產業生態鏈對人才綜合素質、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要求,成都市技師學院修改完善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共商專業規劃,共建師資隊伍,共議課程開發......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一)共商專業規劃

學徒中心組織相關專業骨幹教師、企業導師前往成都市重點產業園以及捷普科技等智能製造領軍企業,對相關人事部門主管、技術管理人員、技能骨幹進行調研,並組織兄弟院校、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進行研討,根據智能製造產業生態鏈對人才綜合素質、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要求,修改完善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共建師資隊伍

一方面,通過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定期下企業頂崗實踐,增強了理論教師的實操能力,培養了更多具有高級技術職業指導的“一體化”教師。另一方面,成都市技師學院還與合作企業一起共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數量龐大的師傅隊伍、管理隊伍,彌補了學院實訓教師的不足。承擔師傅職責的人員是企業的業務骨幹乃至企業主管,將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引進學院,實現企業文化、企業理念、企業精神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學院也為師傅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環境。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三)共同管理與培養

組織學生在校內學徒中心進行“學徒制”及“工學交替”的學習。基本形成了“企業、學校”二元合一的學生校內工廠學習組織管理體系,探索創建了“職業素質→專業能力→崗位能力→職業能力”的四階段人才發展模式,實現了“學生-學徒-準員工”三位一體的職業能力發展。

(四)共議課程開發

校企共議課程開發,推進一體化教學改革。基於校內工廠真實的生產環境,構建了典型零件的數控加工過程為導向、符合製造業需求和學生實際的、以崗位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使課程內容體現最新技術,使學生技能符合職業崗位的最新要求。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師傅根據工作過程進行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真正實現“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大大提高了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依託學徒中心,逐步深化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

雙軌並行

成都市技師學院與企業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共同打造競賽平臺,承接各類競賽、培訓工作。共同打造雙創平臺,共同實踐創新驅動。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一)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滿足人才培養需求

由於學徒中心的學生的技能水平高,符合產業需求,得到企業的認可。為了解決校內學徒中培養人數受限等問題。不少先進製造領域的世界500強企業、成都重點企業,紛紛主動要求合作,通過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解決高技能人才培養數量問題。如成都重點引進企業“捷普科技”,主動要求合作,並投入價值1000餘萬元的設備,在學院建立“員工技能培訓基地”,同時,在其工廠設立“成都市技師學院校外實訓基地”,通過訂單培養、企業學徒培養共同培養高技術工人和世界技能大賽選手。截止目前,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45個,吸納企業資金逾2千萬元。

(二)打造競賽平臺,承接各類競賽、培訓工作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學徒中心打造競賽平臺,積極承辦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先後承擔了國家、省、市級以及央企、國企等各行各業技能競賽,中心已成為靚麗的技能精英競技舞臺。同時,利用“國家級鑑定所”“中奧成都WIFI國際職業標準培訓中心”面向社會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包括對農民工、失業人員、復轉軍人、企業在職人員、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工人以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等群體開展各類就業技能、崗位技能提升和創業、轉崗培訓,年均培訓量近萬人。

(三)打造雙創平臺,共同實踐創新驅動。

由於入駐企業均為高新技術成長性企業,企業自身十分注重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學徒中心設立眾創空間,為師生積極參與企業產品開發及試生產提供支持。校企先後研發了光學鏡片及鏡片鍍膜治具、工高爾夫球頭的專用氣動夾具、多功能專用真空吸盤等,大大提高企業效益。其中,2011級預備技師班的張弦同學發明的CNC多功能真空夾具”在“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院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中獲得全國特等獎。畢業後,張弦同學利用該專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目前年產值已經超過100萬。2018年,成都市技師學院又與解放軍5701工廠合作,在中心共建“軍民融合航空航天裝備創新實驗室”,開展航空航天裝備零部件研製生產及航空發動機3D金屬打印產品的工藝研發與應用。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校企雙贏,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

雙方共贏

引企駐校是深化產教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成都市技師學院根據國家戰略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引企駐校方式,成功解決了在先進製造業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方面遇到困難和挑戰。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引企駐校,成都市技師學院形成了“一主線、三中心、雙平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學生成長的能力為主線;“打造校內實訓中心、校內學徒中心、校外學徒中心,構建雙創平臺、認證及競賽平臺,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近三年,成都市技師學院一體化教師增加了76%,教師沈德章還成功申報了四川省數控銑技能大師工作室。教師通過積極參與企業產品開發及試生產,承接科研任務,科研教學能力得到提升。

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近年來,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獎項21項、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選拔賽連續4屆(42、43、44、45)入圍國家集訓隊、全國數控大賽獲得獎項19項。同時,駐校企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年產值已達到1200萬元。

奮進的腳步

成都市技師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畢業享受大學生同等待遇

成都市技師學院根據國家戰略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引企駐校方式,成功解決了在先進製造業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方面遇到困難和挑戰。同時,實現了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商專業規劃、共議課程開發、共組師資隊伍、共創培養模式、共建實習基地、共搭管理平臺、共評培養質量的“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成都市技師學院為裝備製造、汽車製造、航空製造、電子信息等地方重點產業輸送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0000餘名,學生就業率達99%,當地就業率94%,企業滿意度達90%以上;面向企業開展各類培訓、諮詢服務累計12萬餘人次,培養高級技工以上1.5萬,成為四川省、成都市高素質的產業技術工人的培養、儲備基地。

主編:孫興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