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不肖生和他的《江湖奇侠传》

在现代通俗小说中,武侠小说是渊源最深远,也是读者最广泛的一种文本。武侠小说通常能够开拓人们的想象,并传递出与现实性相关的社会图景和人生况味,尤其是侠客具有超世力量而惩恶扬善,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只是武侠小说一直以来颇受雅文学的歧视,而且,文学史家对它也多有偏见。然而,武侠小说的阅读市场向来兴旺。自先秦诸经典中,就有许多游侠故事流传至今。魏晋神怪书籍中也涉游侠。唐传奇以及后来的宋元明话本,更是开了武侠小说之先河。至晚清,武侠作品更是日趋繁荣,《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七剑十三侠》等纷纷亮相,武侠小说几乎占了文坛的半壁江山。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武侠小说浮出水面,以活力四射的魅力登上文坛,特别是在上海掀起了足以让新小说望尘莫及的阅读潮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武侠小说家有平江不肖生、顾明道、赵焕亭、还珠楼主、白羽等。

平江不肖生和他的《江湖奇侠传》

平江不肖生老照片

最早杀入并成功引起关注的是平江不肖生。他本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自幼习武,崇尚侠古之风,且广交天下武术名家和民间侠客。这个“不肖生”曾两度留学日本,回国后就在上海落户,鬻文为生。他的武侠小说处女作叫做《拳术讲义》,卖给了《长沙日报》,当时是为了筹集赴日的资金。

让他在文坛得名的是《留东外史》,却与武侠无涉,写的是一个轻薄之徒的留日期间的龌龊生活。这厮在国内时就既不经商,也不求学,专讲嫖经,谈食谱。民国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过起了“分赃起诉或者吃醋挥拳”的花天酒地的日子。该小说被猎奇者追捧,但终因格调不高,而难登大雅之堂。

但是,这个平江不肖生,一但进入了武侠小说界之后,便好似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其才学、见识、心胸等各方面的优长之处,便显露无疑。他写的神怪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1923年起先在《红杂志》上连载,然后又在《红玫瑰》上连载,皆大获好评。正式出版后,风靡全国,畅销东南亚。该小说后来还被改编成剧本,拍出了电影《火烧红莲寺》。

平江不肖生和他的《江湖奇侠传》

《火烧红莲寺》剧照

该片一推出,并引起轰动。之后便不断续拍,一直续了十八集,开创了中国电影续拍之最,至今也无与之比肩者。

小说以作家的老家湖南平江为背景,讲述平江与浏阳两地发生抢地盘而发生械斗事件,从而勾连出昆仑与崆峒两派剑侠之间的江湖恩怨与武林冲突,成功刻画了昆仑派的红姑、笑道人,崆峒派的甘瘸子、常德庆等诸多武林高手不同的性格和命运,以及各自颇为耐读的各种不同的奇特经历。小说在世俗愿望和审美意象两方面显示出了非同凡俗的艺术魅力。

故事中的张汶祥刺马、火烧红莲寺等情节,都集中表现了丑恶可猖狂一时,但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世俗心态。昆仑派的开山鼻祖是明朝皇子,此派侠客却抱有反清复明的宗旨,也反映出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

不过,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评论清末以来的武侠小说时,说“这等小说,大概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事情,而中间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就有偏见。清末武侠小说多写侠士除暴安良,申张社会正义。鲁迅的上述评价,如果针对俞万春的《荡寇志》的贴切的,但以此来概括清末以来武侠小说就难免以偏概全,失之史家之识力和公允。《江湖奇侠传》正是反“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的格局,而写正邪两种力量的较量,并以此构成内心冲突的突破的情节线和审美的张力。另外,《江湖奇侠传》在表现神怪因素的同时,又以民间风俗、民间文化为背景,将侠客、术士、常人与飞剑、法宝糅合一起,使小说既有剑侠之气和仙神之气外,还能有市井俗味;既有江湖恩怨的热闹,又有民俗民风的审美观照,所以这才孕育出一本武侠小说界的奇葩,而广受欢迎。

平江不肖生和他的《江湖奇侠传》

网上可淘的《江湖奇侠传》

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思想,都是从平江不肖生这里开始的,有的是别人开始,到他这里加以发扬光大。平江不肖生另外还撰有十三部武侠小说,其中《近代侠义英雄传》最有价值,书中人物大刀王五、霍元甲、赵玉堂、山西老董、农劲荪等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

平江不肖生这个笔名的灵感来自老子《道德经》之“天下皆谓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可见作家笔名皆非随手拈来,而是自有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