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夕的美團,給估值打了無人配送的雞血

7月25日下午,美團正式宣佈推出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希望把自動駕駛技術運用在旗下的外賣配送業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開放平臺將開放給企業、院校和政府,希望促進無人配送在國內市場落地發展。

實驗室階段的美團無人配送平臺

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落地運營進度如下:

1、在北京朝陽大悅城完成B端測試運營;

2、在深圳聯想大廈完成C端試運營;

3、在上海松江大學城完成了從B端到C端的完整閉環運營。

值得一提的數據是,在松江大學城,由無人車配送的美團外賣訂單超過1000單/天。從這個數據來看,美團完成了園區內的無人配送規模化運營實驗。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王慧文認為,今天的美團無人配送還是處於“實驗室階段”,離量產和規模化盈利階段還有一段距離。

上市前夕的美團,給估值打了無人配送的雞血

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

一個尚處於實驗室階段的無人配送平臺,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括技術能力、法規支持等,這不,美團的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就是要開放給企業、院校和政府,可以想象,企業和院校解決技術問題,政府解決法規支持。在發佈會上,美團也透露正在作為企業代表,參與起草一個關於低速電動車和物流機器人的法律法規,用於給監管層參考。

目前,美團外賣日訂單最高為2100萬單,其中70-80%由美團53萬騎手配送,遍佈全國2800個市區縣,從南到北四季不同的天氣,一年365天24小時無間歇,覆蓋城市、山區、高原等環境,涵蓋商場、寫字樓、住宅樓等場景,這樣的配送環境對技術要求極高。

因此,美團首席科學家、無人配送部總經理夏華夏認為,未來很長時間內,都會是人車混送的方式,無人配送車是對騎手的有效補充,它可以持續工作,比如承擔更多夜間配送工作;而騎手則可以處理一些較為複雜的場景,與無人配送車各自發揮優勢。

上市前夕的美團,給估值打了無人配送的雞血

美團無人配送車

快遞、外賣都在瘋狂佈局無人配送

實際上,隨著人工成本的提升,人力密集型企業都在試水機器人替代方案,對於快遞、外賣這些行業公司而言,人力成本高居不下且呈現上升趨勢,更需要無人配送的解決方案。目前,有無人機、無人車等方案,分別通過陸路和空中來解決問題。

據美團王興在今年3月份介紹,美團發力無人配送已久,在無人機、無人車領域已經過多輪實驗。神秘的“W項目組”也提升為無人配送事業部,有接近200人的規模,由科學家夏華夏領導。

目前,美團無人配送團隊在無人車和無人機領域已申請了60項技術專利,並且加入了加州大學伯克利DeepDrive深度學習自動駕駛產業聯盟(BDD),推動了無人配送場景的應用進程。

而美團的競爭對手,餓了麼則在去年10月份就聯合上海萬科共同推出了“萬小餓”外賣機器人,在上海虹橋萬科中心,為樓內的辦公室白領提供智能送餐服務。據餓了麼未來物流負責人介紹,“萬小餓”背後是一整套智能機器人配送系統,是未來餓了麼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餓了麼自主研發。

上市前夕的美團,給估值打了無人配送的雞血

萬小餓展示區

而今年5月份,餓了麼獲批中國首條外賣無人機航線,送餐無人機在上海金山工業區,17條航線覆蓋面就58平方公里,服務外賣商家100多家,這意味著送餐無人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至於物流企業的順豐、京東物流和菜鳥等等,無一不在佈局無人配送,包括無人配送車和無人機配送,並且已有相應的產品落地運營。一個無人配送的時代正在孕育著,但是,無人配送的時代真正到來,還需要解決很多技術問題、法律法規問題。

總結:未來的故事為何現在講?

無人配送屬於未來,這個未來是多久,現在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也表示目前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還是處在實驗室階段,一個實驗室階段的東西,就大肆對外宣傳,讓人覺得有點捉急。

不過,美團也是沒有辦法,畢竟上市在即,打車這個萬億級別的出行市場砸不起錢,外賣這個市場倒是引起了滴滴的強烈興趣,現在看來滴滴做外賣是認真的感覺,最近在密集招兵買馬及開拓新城市,面對這個的環境,美團不得不推出一個實驗室的產品,講一個未來的故事,畢竟人工成本是美團外賣業務成本大頭,而且無人配送平臺還可以為無人駕駛提供訓練數據和應用場景哦,未來還可以將無人駕駛和出行的故事嘛。

二級市場,還不趕緊給個高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