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工程40項任務,滎陽市展開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近日,滎陽市印發了《滎陽市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2018—2020年)》,為我市的旅遊產業轉型提供了思路及方案。

《方案》指出以融入鄭州國家中心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以現代化、生態化為方向,以全域旅遊為抓手,實施8大工程、40項行動,加快推動旅遊產業創新轉型、提質轉型、品級轉型。

8大工程40項任務,滎陽市展開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到2020年,全面拓展全域旅遊發展空間,發展環境更優化,服務標準更健全,市場更壯大,供給體系更完備,位列縣域旅遊城市前列。年接待遊客突破12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0億元;力爭培育3至5家知名旅遊企業;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到2萬人,帶動社會關聯就業10萬人。

具體實施的重點任務有8大工程:

(一)旅遊發展空間拓展工程

1.完善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強化“多規合一”,把旅遊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中,突出旅遊功能,增加旅遊要素。

2.構建滎陽區域中心旅遊綜合體。以滎陽中心城區為載體,打造鄭州西部旅遊新高地。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構建以滎陽市為中心輻射鞏義市、新鄭市、中牟縣、惠濟區的“1+4”旅遊休憩圈,依託鄭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城市,實現區域旅遊一體化發展。

3.優化“兩帶一中心”空間結構,高起點規劃佈局一批集旅遊觀光、購物、娛樂、住宿、美食、商品生產等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旅遊綜合體。

8大工程40項任務,滎陽市展開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1)兩帶:沿黃旅遊帶。結合滎陽市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的整體規劃,以古柏渡飛黃旅遊區、楚漢文化產業園為重點,統籌開發沿黃河文化景觀帶,提升江南春溫泉、河陰石榴、飛龍頂、萬畝魚塘、虎牢關等沿黃景區(點),利用黃河古戰場文化內涵、生態溼地環境,形成歷史教育、溼地觀光、科學考察、休閒體驗等旅遊產品體系,開發滑雪戲水、休閒採摘、餐飲會議等旅遊新產品、新業態。

南部山水生態景觀帶,加快洞林湖生態旅遊區、萬山地質文化產園、環翠峪景區建設。環翠峪景區通過招商引資加大景區建設力度,編修景區總體旅遊規劃,著力打造景區水系,優化升級景區內部路網,擴建旅遊生態停車場,建設旅遊星級廁所,完善旅遊交通導引指示系統,完善景區休閒度假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景區各項基礎設施及旅遊服務設施,爭創國家4A級旅遊景區。

8大工程40項任務,滎陽市展開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洞林湖生態旅遊區建成新田城生態溼地公園、生態休閒度假農莊,爭創國家3A級旅遊區,按照4A級景區標準建設,規範和提高鄭州新田美爵酒店的各項旅遊服務,持續推動洞林寺偏殿、藏經閣等項目建設。在南部石材行業轉型的基礎上,引進和開發攀巖蹦極、自駕越野、拓展訓練等新業態及項目。

(2)一中心:市區主題文化旅遊中心。整合市區禹錫園、李商隱公園、植物園、成功廣場、象棋廣場、大海寺及周邊的興國寺、京襄城遺址生態園、滎陽老城、索河整治項目等旅遊資源,構建以詩歌文化、鄭氏文化、象棋文化、佛教文化生態休閒為主題的旅遊產業化發展格局。充分挖掘檀山源歷史文化資源,加大滎陽老城、京襄城等旅遊資源招商引資力度,依託特色商業區、清華大溪地和鄭州旅遊集散中心滎陽分中心等項目,打造市區主題文化旅遊中心。

8大工程40項任務,滎陽市展開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4.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旅遊村建設。積極培育廣武象棋文化產業綜合體、廣武文旅小鎮、清華憶江南濱河公園、王村櫻花小鎮、王村農旅小鎮、索坡田園綜合體、春風長樂特色小鎮等一批高品質的特色小鎮。所有特色小鎮按3A以上景區標準建設,所有旅遊產業類小鎮要按5A景區標準建設。

(二)旅遊發展環境優化工程

5.完善旅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劃建立“快旅慢遊”的旅遊道路網絡,通過外部快速旅遊交通建設和內部慢遊旅遊交通建設,打造“快進快出,無縫銜接”的滎陽旅遊,確保景點的可達、易達和交通方式的可選擇。藉助鄭州“米”字型高鐵網、省內幹線網、隴海路西延、中原路西延等重點工程,實現旅遊與交通有效銜接。

6.完善市域旅遊交通網絡建設。完善通往 A 級景區、特色小鎮、特色旅遊村的道路建設,開通直達主要景區旅遊專線。在古柏渡景區、新田城旅遊綜合體、環翠峪景區等條件成熟的旅遊目的地開通旅遊觀光巴士。加快建設自駕車旅居車旅遊服務區、汽車旅館和露營地,完善自駕車旅居車旅遊服務體系。

8大工程40項任務,滎陽市展開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7.優化城市生態宜遊環境。依託城鄉生態廊道,完善沿線 休閒驛站、旅遊廁所、標誌標線等配套設施,構築城市遊憩風景道。加快沿黃生態景觀帶、城區文化公園、四庫一河景觀帶等重點項目建設。

8.倡導文明旅遊。

9.實施旅遊惠民。加快市屬國有景區免費對外開放。支持各景區探索發行旅遊年卡等優惠措施,不斷擴大旅遊優惠範圍。

(三)旅遊服務標準示範工程

10.推進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創建。推進綠色旅遊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以綠色景區、綠色飯店、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為核心的綠色旅遊標準示範體系。

11.推進旅遊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建設旅遊集散諮詢服務滎陽分中心。打造集旅遊資源及產品展示中心、旅遊超市及遊客集散、宣傳推介、旅遊商品展示、特色餐飲展示等為一體的綜合旅遊服務中心。

12.推進旅遊廁所標準化建設。新建、改建A級旅遊廁所200座,四庫一河等生態水系景觀帶沿線廁所全部按照A級旅遊廁所標準建造。

13.加強旅遊標準建設。支持A級景區、旅遊行業組織、旅遊企業研究制定旅遊行業服務規範或標準。開展旅遊名鎮、旅遊名村及相關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標準的研發工作,評選出一批旅遊名鎮、旅遊名村。

(四)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工程

14.推進旅遊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推進 “旅遊+”,深挖工業、農業、文化、商貿、教育、會展、康養等領域的旅遊價值。

8大工程40項任務,滎陽市展開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15.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示範村和時尚鄉村旅遊示範村,打造一批功能突出、佈局合理、特色凸顯的歷史文化特色村和自然生態風貌村,建設一批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園、田園綜合體。

16.推進工業旅遊發展。利用工業園區、工業展示區、工業歷史遺蹟積極開展工業旅遊,依託少林客車、河陰石榴、博大面業等工業旅遊示範點,建設一批具有獨創性和吸引力較強的體驗性項目,培育2—3家省級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17.推進文化創意旅遊發展。重點圍繞黃河文化、革命傳統文化、禪武文化、象棋文化、詩歌文化等資源,大力開發文化創意旅遊產品。

18.推進商貿旅遊發展。依託海龍特色商業街培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旅遊休閒街區。挖掘我市傳統菜系和地方特色餐飲,突出滎陽地方特色,支持廟子滷肉、廣武油旋、汜水燒餅等品牌餐飲發展。

19.推進會獎旅遊發展。大力發展會獎旅遊,合理規劃建設會議型酒店,吸引省內外知名企業年會來滎舉辦。

8大工程40項任務,滎陽市展開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20.推進康養旅遊發展。積極發展溫泉養生度假旅遊,支持廣武溫泉小鎮、江南春溫泉、香堤灣溫泉酒店的發展。

21.推進研學旅行發展。推進研學旅行與國民教育結合,支持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工業企業、農業企業豐富旅遊功能、完善旅遊設施,建設一批研學旅行示範基地,打造在省內外市場極具影響力的研學旅行目的地。

22.推進旅遊產業扶貧。鼓勵各鄉鎮、街道編制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對4個具有旅遊發展資源和發展潛力的貧困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要求編制旅遊扶貧專項規劃。

(五)旅遊產業智慧化工程

23.加快智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實現全市 A級景區、星級飯店無線 WIFI、視頻監控全覆蓋,實現全市所有4A級以上景區智能導遊、行程導覽、在線預訂、智能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

24.完善產業運行監測服務體系。及時掌握旅遊業發展的動態信息,推動現代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在旅遊 “食、住、行、遊、購、娛”行業的廣泛應用。

25.推進智慧旅遊大數據平臺與應用服務中心建設。

(六)旅遊品牌打造工程

26.加大旅遊目的地形象宣傳。圍繞“省會西花園,鄭州新城區”的定位,及時推出新版滎陽旅遊形象宣傳片,支持王村鎮重點發展“黃河風情旅遊”品牌。

27.打造精品旅遊線路。依託桃花峪景區、漢霸二王城、河陰石榴風景區、古柏渡飛黃旅遊區、虎牢關,打造黃河文化風情遊。

8大工程40項任務,滎陽市展開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28.打造精品旅遊景區。按照省內一流標準打造古柏渡飛黃旅遊區、環翠峪景區、廣武溫泉小鎮等精品景區,提升市場影響力和品牌號召力。

29.做強旅遊節會品牌。提升古柏渡豐樂櫻花節、環翠峪杏花節、嫘祖文化節、道教文化旅遊節、鄭州楚河漢界跑團山地爭霸賽、河陰石榴文化旅遊節、世界象棋錦標賽啟動儀式等節事活動影響力。

30.豐富旅遊營銷渠道。加強與省內外旅遊城市的市場互動,拓寬旅遊市場推廣渠道。邀請傑出人士擔任滎陽旅遊形象大使,提升滎陽旅遊形象美譽度。加強新媒體在宣傳推廣中的運用,開發並及時更新滎陽旅遊信息。

31.夯實旅遊客源市場。加大在高鐵、機場、高速路的宣傳投放力度。充分發揮高鐵網絡優勢,積極開展鄭西高鐵沿線城市客源市場宣傳推介。

(七)旅遊市場主體壯大工程

32.培育大型旅遊集團。培育大型旅遊龍頭企業,積極引進省內外大型旅遊集團投資落戶我市,加快與本市旅遊企業的融合發展。

8大工程40項任務,滎陽市展開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33.培育新興旅遊企業。支持我市大型工業、文化企業、商業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及其他企業集團跨界進入旅遊產業,形成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旅遊企業。

34.推動旅行社轉型升級。支持旅行社實現優勢資源聯合,鼓勵中小旅行社特色化、專業化發展。

(八)旅遊產業政策保障工程

36.探索完善旅遊管理體制機制。

37.加大入旅遊市場激勵。修訂對旅行社的獎勵辦法,加大對旅遊包車的獎勵。

38.加大財政投入。加大政府融資支持力度,設立旅遊發展基金,推進實施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投融資模式,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旅遊開發建設。

39.推進人才興旅。加強人才培訓,強化對旅遊行政管理人員、綜合執法人員和導遊人員、酒店管理人員等旅遊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

40.推進用地保障。加大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支持力度,對旅遊產業轉型發展重大項目優先保障土地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