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隨著各派脈學大家相繼出現,脈診的普及化,中醫脈學開始進入巔峰時期,而你是否趕上了這趟列車呢?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如果還沒有,就趕緊搭上這一趟車~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中醫脈學起源於兩千五百年以前,有關脈學的記載,最早見於戰國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及《八十一難經》

在這兩部經典著作中,有關脈學的論述頗多,當中包括了運用脈診來診斷疾病的性質、輕重及預後,並能夠根據脈象的異常變化來區別和五臟六腑的病變。

同時,在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中記載了許多脈診的方法及部位,包括了三部九候,人迎脈口診法,寸口診法等等。

《史記》曰:“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扁鵲對脈學的貢獻很大,可惜無專書流傳後世。

西晉王叔和所著的《脈經》,是我國傳世的第一部脈學專著,他整理了歷代名醫的脈法精華,並結合個人的臨床經驗和實踐心得,將脈學的種類分析歸納為24種,書中確立了診脈獨取寸口,即寸、關、尺三個診脈部位,為中醫脈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後漢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雜病論》中,各篇章標題均以“辨某某病脈證並治”為篇首,說明張仲景的辨證論治是以脈診作為主要依據的。

此外,唐代的孫思邈、明代的李時珍,清代的周學海,在脈學方面也有所創新。

尤其是明代李時珍著有《瀕湖脈學》,此書以歌括形式編寫而成,文字通俗,易學易懂,便於記誦。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總之,中醫的脈學起源於《黃帝內經·素問》及《難經》,發展於《脈經》,普及於《瀕湖脈學》。

隨著中西醫的匯通與時代的進步,系統辨證脈學利用科技研究脈象,突破了傳統脈學的發展,除了可用於中醫辨證論治,還可推測西醫疾病,為患者提高了更好的醫療服務。

系統辨證脈學創始人齊向華教授自述在研究脈學的過程中,發現了傳統脈學的不足,他在延續傳統脈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並融入了科學、西醫學、哲學等知識,創立了更貼近於現代的脈法即系統辨證脈學。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系統辨證脈學以25對脈象要素為最小單元,這25對要素是遵循《難經》所說的“脈有太過與不及”及張仲景所說的“脈當取太過與不及”,從脈搏的各種生理表現“太過”“不及”重新認識脈象的各種脈博“形變”、脈波“波動”和血液“運行、質地”等信息。

與傳統脈學相比,其優勢在於創造性地形成 25 對涵蓋脈搏波和固有物理屬性如時間、空間、壓力、粘度和溫度等多維信息的基本信息單位。

每一對要素都是兩極化的,例如浮沉是一對要素,說明脈所在位置的深淺。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下面與大家詳細說明系統辨證脈學通過什麼方式補充與完善傳統脈學的不足

脈象的描述方法

齊教授在脈學中融入了血管生理學、血流動力學等知識,因此描述每一對要素結合這些知識直接明瞭,符合現代人的思維模式,並且這些都是人體手指感覺所能感受的;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而在傳統脈中因為缺乏這些學科的知識,因此描述脈象的方式比較抽象。

例如傳統脈學對澀脈的描述是遲細而短,往來艱澀,極不流利,如輕刀刮竹;

在系統辨證脈學中,“澀”是指血液流利度的降低,指下可感受脈管內血流層面和脈管內容物的摩擦力較大,運行艱澀,流利程度不及正常。

依照傳統脈象的描述方式,學者會困惑,“澀脈”應該在哪感受?

而系統辨證脈學的描述方式直接說明了“澀”應該在哪個位置取脈、指下感受的應該是什麼,讓後學更容易學習掌握脈學。

感受脈象信息的方法

人體手指的感覺可分為深感覺與淺感覺,脈診過程中常用的感覺有十四種(過後展開敘述)。這些感覺是人體的本能,而充分發揮與利用是進行脈診的基本條件。

如何開發手指感覺並鍛鍊到精煉的程度是脈診的關鍵。

齊教授通過探索、總結和實踐,在臨床脈診教學中確立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即逐一感覺法。

通過意識將注意力集中於手指的某種特定的感覺,待診完後再將注意力轉移至下一感覺,這樣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不受其他信息要素干擾。

例如寒熱這一對要素,用的是手指的溫度覺。

人體對於溫度的感覺是十分敏銳的,只要天氣溫度變化,我們立即就能感受到外界的熱或寒。

當我們手指對於寒熱的敏銳度提高以後,就能感受到患者的脈是熱的、寒的還是不寒不熱的;

甚至手指敏感度更高以後,還能分辨出脈象裡的溫度是溫、熱、涼、還是寒,可以分化溫度的高低,這就好像我們手拿個裝滿熱水的水杯,我們立即能感受到水杯是熱的。

而在傳統脈學中,一般是多用以取類比象的方法,以感覺寫感覺,往往給人心中易了,指下難明的感覺。

從上一段文字中,舉了澀脈如輕刀刮竹,如輕刀刮竹是一種取類比像的描述方式,或許這適合古代的人,因為他們一般都幹過砍竹的活兒,但是現代的人,基本上沒有體驗過拿刀刮竹的感覺,因此對澀脈的感受更不可能通過這取類比像的方式理解。

就小編來說,我也沒有機會砍竹子,我是通過學習了系統辨證脈學以後,體會了“澀”的感覺,從而去想象,原來這是用刀刮竹的感覺。

在系統辨證脈學中,“澀”是用精細觸覺感受不同血流層面的流利度,而當脈管內的摩擦力增高時,流利度降低,有“咔咔咔”的感覺,就是澀。

感受信息的細化

傳統脈學的脈象涵蓋許多脈象信息,屬於複合因素脈象,而系統辨證脈學中的脈象要素,每個要素都具有單一的物理屬性。

例如,傳統脈學中的“弦脈”,它的脈象描述是端直以長,如按琴絃。

齊教授發現,“弦脈”可以被降解成各別單因素脈象,即“剛、斂、直”三個脈象要素,說明弦脈可表現出血管壁的順應性低,出現“剛”、血管壁擴張不及,表現“斂”、脈體的形態“直”,通過這樣的方式,能進一步細化對“弦脈”的認識,補充完善傳統脈學的內容。

獨立脈象的發現

傳統脈學28脈的脈象是通過位、數、形、勢等四方面來體察;

而系統辨證脈學是在繼承了傳統脈的位、數、形三方面,又另外提出了動與質。

齊教授在這五個綱要的基礎上,創立了25對脈象要素,當中有13對要素是傳統脈學有提過的,另外12對要素是新發現。

例如寒熱、厚薄、曲直等等,曲直指的是脈管呈現的形態,是直的還是曲的。

如果大家有注意,或者大家從看完這篇文章以後開始注意,有些人的脈管並不是直的,而是有彎曲的,就好像一條彎曲的小河似的。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系統辨證脈學在繼承傳統脈學的精華以後繼續創新,究竟它有什麼優勢呢?

系統辨證脈學裡最基本的元素--脈象要素即可以獨立表徵機體特定生理病理和心理特點,又可以組合成為“脈象系統”從整體角度全面反映人的身心狀態、情志經歷、西醫疾病,將“脈-證-治”一體化。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例如“細”可以用來表徵一個人的體質較弱,又可辨他的心理狀態,細心膽怯或思慮操勞的人往往脈就比較細。

因此掌握“脈象要素”是契入“系統辨證脈學”的關鍵要點。

系統辨證脈學的系統診斷

通過採取脈象要素以後,可以組合形成脈象系統,進一步地分析患者的實際狀況,系統辨證脈學的系統診斷包括了以下七個,即體質、五神、病因、病機、心理、經絡及西醫疾病。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這樣的脈診診斷模式,不僅能追溯還原疾病過程,讓患者明白自己患病的過程,還能提示疾病的預後與禁忌,讓患者獲得更有效的治療。

例如心理診斷,齊教授在系統辨證脈學體系下發展了心理紊亂狀態模塊。

心理紊亂狀態主要可分為五種類型包括了鬱悶不舒狀態、思慮過度狀態、煩躁焦慮狀態、驚悸不安狀態、精神萎靡狀態。

每一種狀態說明患者由於長期處於某個心情,長期累積就變成了一種狀態。

例如一個好思慮的人,平時容易想多,長時間以後,他就會處在一個思慮過度的狀態。

如果他失眠了,與不是處於這個狀態的患者比較,他會更擔心他的睡眠狀況,每天到了睡前,他就會開始想今晚會不會又失眠、失眠怎麼辦,為什麼失眠……

那如果通過脈象診斷,發現患者是處於這個狀態,從心理紊亂角度出發加上他原本的體質、現狀給予治療,就能效如桴鼓。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患者本身並不會知道自己處在這樣的一個狀況,我們必須通過診脈,在患者脈象裡面發現特定的脈象要素,才能判斷患者是處於這樣的狀態。

臨床診療模式

通過診察脈象之所得,總結梳理出疾病發生的病因、病機,也就是說

脈診是服務於疾病判斷分析和治療過程的。

通過以上的診斷模式,再配合臨床診療體系,醫者可以提供綜合身心並治模式,並採取現有的各種治療模式,包括了中藥方劑、針灸、推拿、刮痧、心理疏導等等。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例如上面舉的例子,患者因思慮過度而導致失眠的,這是屬於“形神一體”的診斷,診斷以後給予相對應的治療可以針藥同用,以達到解思定慮的效果,例如齊教授常用的半夏厚朴湯加減就可用於思慮過度而導致的失眠。

齊教授創立的系統辨證脈學脈學體系包括脈-證-治一體化,脈診不再是一個輔助診斷手法,而是由四診合參轉為平脈辨證。

脈診的對象是脈象,脈象特徵與疾病的病因、病位、證候、病機之間具有明確的指示關係,正是因為這種指示關係,使得脈象能夠成為辨證的指示燈。

通過脈診分析患者的全病情,提供相應的治療模式,不僅提高了中醫診斷學中脈診的地位,且讓患者的治療更具有針對性,達到更好的效果。

除了上圖所標示的,實際上還有脈方相應,它遵循的規律是“證從脈出”、“方從證出”,因此就能組合成為脈-證-方的模式。

例如當患者整體脈象出現“稀”、“細”、“弱”“沉”的時候,可以說明患者血虛,醫者可以以四物湯為底方,再根據患者局部脈象加以調整,如出現“寒”,說明患者屬於寒性體質,可在四物湯里加補骨脂等溫陽藥,調配出完全符合該患者的方藥。

系統辨證脈學的治療可以通過脈診的指導進行多元化的治療,對人體機體整體的調整;

傳統脈學主要用於輔助診斷,與望聞問結合,四診合參,用於中醫辨證中做出對證候的判斷。

由此可見系統辨證脈學相對傳統脈學來說已經完善,可以獨立用於診斷並指導治療。

寫在最後

系統辨證脈學在傳統脈學的繼承與創新下,獨立發展成為一個可以平脈辨證,指導多元化治療的體系,加上齊教授結合了科學、現代醫學等學科,使用具有物理屬性的文字描述脈象,並確立了脈象感覺信息的學習方法,讓後輩更容易學習,並將之掌握應用於臨床。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看完這篇文章,你有沒有了解系統辨證脈學呢?

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裡?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