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職場新手,下面這些情境,你應該不陌生

如果你是一個職場新手,下面這些情境,你應該不陌生:

① 上級安排給你一個任務,興沖沖動手,做了一半才發現跟他要的不是一回事;

② 需要跟跨部門的同事協作,卻處處遇到阻力:不肯配合,不肯接需求,跟他說也說不通;

③ 自己有了一個創意,躊躇滿志去執行,卻受限於過程中的種種意外,最終出來的成品,跟一開始的想法南轅北轍;

……

這些症狀,都源於一個本質的原因:你沒有把你的工作,從「執行」的角度,轉變成「管理」。

每個人在職場上,其實都經歷過這麼一個過程——

一開始,你剛剛從學生轉變為職場人,處於最懵懂的狀態。這個時候,你屬於最底層的執行者,日常的任務就是按照上級的指示幹活。填寫 Excel,蒐集數據,填寫 PPT,潤色文案,改稿子,寫微博微信……

這個階段,你對工作沒有太多的掌控力,更多的,是作為主管的「手」而存在——幫助他處理一些繁瑣、簡單的瑣事,聽從他的安排和指示:做什麼,怎麼做,什麼時候給。亦步亦趨。

漸漸的,隨著你的經驗增長,效率提升,安排給你的工作也開始增加。你可能同時要處理三、四件工作,可能要決定精力分配的輕重緩急,可能要自己把控執行的方法,等等。

簡而言之,你的工作不再是單一的路徑:可能同時有好幾種可能性,需要你去權衡,作出選擇。

這個時候,其實就是在進行「管理」。

「管理」是什麼意思?它絕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是帶團隊、做領導。管理的本質,就是圍繞著一個目標,對資源進行配置。

你同時只能處理一件事情,但手上有 4 個任務,哪個先做,哪個後做?

這就是對工作優先級的管理。

你每天只有 8 小時工作時間,如何更好地安排給這 4 個任務?

這就是對時間的管理。

你已經習慣了原先的工作方式,如何在這個基礎上,作出一定的調整和改進,讓自己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

這就是對流程的管理。

諸如此類。

管理的目的在於,在大量繁瑣的事務之中理清脈絡,把不同的事情分配給不同的資源——可以是不同的人,也可以是不同的時間、精力、專注度、重視程度。

讓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到「最合適」的處理,同時讓每一個資源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當你的工作量迅速攀升,這個時候,從埋頭苦幹中跳出來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一味的蠻幹,只會永遠疲於奔命,永遠在忙著消滅眼前做不完的瑣事。你也就沒有任何機會,真正實現自己才能的發揮和展示。

如果你是一個職場新手,下面這些情境,你應該不陌生

是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傾注同樣的注意力?

是不是所有事情都一樣重要?

哪些是上級真正關心的?

哪些是對團隊、對公司真正有用的?

——這其實就是你的價值所在。

只有用「管理」的眼光,「立體地」看待自己的工作,你才會真正知道,該怎麼更好地去完成它們。

而當你的工作更進一步,上級只給你一個目標和期限,要求你想辦法去完成——可能是沿用過去的模式,可能是探索新的方法,也可能是尋求團隊成員的協助。

這個時候,你的工作就從「任務」,上升為一個「項目」。

什麼是項目?

狹義來說,完成一次大型活動——比如興建奧運場館,做一場線下發佈會,完成一個 APP 開發,辦一場年會,這些都屬於項目。

它們有一些共同特徵:不屬於「日常事務」,而是需要在分析、規劃的基礎上提出,為了滿足某個特定的需求,涉及大量的人力、資源,需要長期的籌備和執行,等等。

而從廣義來說,某一項工作,只要沒有特定的路徑和指示,而是在約束的條件下進行平衡和協調,最終實現目標其實都可以看作一個(小型的)項目。

比如,為明年的考研做複習計劃,寫一篇論文,學好一門外語——這些,都可以是一個項目。它們都有明確的目標,有明確的截止時間,需要你去做好規劃和控制。

工作中也是一樣的。

當你的上級給你一個目標,讓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怎麼做才能保證方向不跑偏?

這就需要對範圍進行控制,對工作內容進行規劃管理。

當你需要跟其他同事溝通對接,比如給設計師下需求,向研發下需求,怎麼才能減少不必要的誤會、摩擦和溝通的成本?

這就需要進行溝通管理。

當你獨立負責一個 idea,比如說做一個推廣活動,怎麼讓它順利地按照你的思路執行,協調好各方面的資源,儘量減少執行過程中的阻力?

這就需要進行控制管理。

這些,都是項目管理最基本的方法論。

如果你是一個職場新手,下面這些情境,你應該不陌生

高段位的職場人,對於任何一項工作,永遠不會一上來就扎進去、埋頭苦幹,而是詳細的規劃之後,再做好安排。

按照安排執行,並在執行的過程中,溝通各方面的相關人士,收集反饋,控制進度,調整下一步的計劃,確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這就是一名項目經理所做的事情。

當你熟悉了這套方法論,你也就從一名最基礎的執行者,上升為一名準管理者。

這也是提升你職場競爭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1

辨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系統項目中,這種能力要求項目經理自身具備一些技術知識、業務知識、與別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評價問題的技能。這要求項目經理繼續學習,並在技術上與項目一起成長。

但同時也要善於利用團隊去辨別問題。無可置疑,大部分問題的分析工作都得由項目經理來完成。但如果允許成員們就一些可能引發難題和機會的問題提一些建議,他們就能在項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並能增強他們對項目的承諾。但另一方面,將問題委派給團隊成員時,也要小心謹慎,他們的視點可能太窄,並且缺乏組織和政治方面的知識。

2

溝通和合作的能力

一個項目從最初策劃到完成的過程中,項目經理可能需要將90%的時間用於溝通與合作。

舉個例子,J先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項目經理,他能看到對整個公司的項目管理過程進行更新的必要性;有很強的開創性和創造力,自己開發了許多具體的創意。其中一個項目,他向管理層反覆推薦概念就達18個月之久,才獲得了通過;項目施行過程中,遇到牴觸,他能夠成功地與每個人,從技術人員到高層管理,進行溝通並達成合作;而對於項目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的一些政治及外界其他阻力,他總共用了超過一半的時間去交流和解決。到項目結束時,他真正用來完成自己項目中任務的時間,總共還不到他全部時間的10%。

3

穩住客戶的能力

項目經理在組織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礙是人的障礙。有人認為,項目經理的角色實際上就和支部書記差不多,大部分時間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他要不斷地將管理思想解釋給別人聽、和客戶達成共識。同時,他還要有能力把握度,把握節奏,因為很多客戶都有急於求成的心理。

所以,項目經理,首先要是一個管理諮詢專家,而不是一個技術專家。他要能把握企業管理的命脈和主要問題,一眼看出企業怎樣改進才是最好的;能穩住客戶的情緒,保證項目按照既定章程和節奏進行。這一切簡而言之:對客戶和管理思想有清晰的認識,有非常強的分析能力。

4

得到高層支持的能力

項目經理需要一個有力的企業高層做後臺,支持他在一定程度上有權動用企業資源。

一個項目的章程一但確定,項目經理就要順勢轉變為一個任務的執行者。而在遵章執行的過程中,項目會涉及到公司各部門,需要公司各方的支持,但是企業還有其他主導業務,項目經理不能要求他們停下工作參與到項目中來,甚至沒有權利要求他們優先處理項目相關事宜。這時,來自企業高層強有力的支持,就變成保證項目順利進行的唯一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