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欠了外債該怎麼還?島國湯加求債主一筆勾銷

如果不太關注國際旅遊線路和國際局勢的話,或許有些人完全沒聽說過這個名叫“湯加”的國家。要不是最近湯加的首相在會上高調地喊話讓我國免除它們欠了十多年的債,它最近依然會像過去那樣默默無聞,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面。

湯加首相波希瓦請求我們一筆勾銷的債務總共1.17億美元,這筆錢放在國際債務裡一點兒也不算多,換句話說很少聽說有哪個國家的外債只有這麼點兒。這點錢如果買我們高配的“和諧號”動車組的話,也就買兩個的樣子。那麼這1億多的債務到底是怎麼欠下來的呢?這原本是一個悲哀的故事,但是放在湯加這裡就有點好玩了。

湯加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國。到底有多小呢,如果看一個印刷版的世界地圖,基本上找不到它在哪兒。湯加的陸地面積只有750平方公里,這個還不如香港面積大。這點土地如果除去沙灘、礁石、森林和高山的話,真正適合居住的面積就更小了,所以它的全國總人口也就是10萬人多一點兒,我們國內兩所大學的在校生人數可能也不止這個數。

國家欠了外債該怎麼還?島國湯加求債主一筆勾銷

(湯加位於澳大利亞東邊)

這個10萬人的小國家曾經被英國人託管了上百年,所以就把基督教和英國人的君主立憲制全部給學到手了。有了這些東西並不意味著湯加人就有了英國人的任性生活,至少在2006年之前,湯加的國王還是大權在握說一不二的。當年他們議會大廈裡那些擁有權力的人幾乎都是和國王關係密切的貴族。需要順便交代一下的是,湯加的國會議員總數只有30人。

既然是英國那種君主立憲制,那也就意味著國會議員應該是從不同的政治派系裡選出來的。每一派都有站成一排讓10萬島民投票當議員的機會,誰最後拿下的議會席位多,誰就可以宣佈自己是組建政府的執政黨。可是當時的國王說了,國家就這麼點大,乾脆我們這些身份顯赫的人說了算就得了,別整那些勞民傷財的事兒。

那這樣其他黨派就不樂意了,他們找了個合適的機會在2006年糾結起來鬧了一場小革命。這場革命的參與人數總共幾百人,那麼群情激憤浩浩蕩蕩目標直指首相府和王宮,一路上順便通過砸窗戶、搶超市、燒車、燒房子等犯罪行為來表明自己的決心,他們最終行動目標是逼著國王把那30個議員的名額開放出來供大家自由競爭。

國家欠了外債該怎麼還?島國湯加求債主一筆勾銷

(島國湯加美景)

湯加現在的軍隊總人數是600人,警察總數是500人,12年前應該還沒有這麼多。當時留下一些人保衛國王和首相,剩下的就更少了,以至於幾百人的騷亂都搞不定,國王只好向最近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求助,希望他們派一些人手過來幫忙控制局勢。接到請求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就各自派了幾十號人過去,最終制止了騷亂。

騷亂之後的湯加就面臨著災後重建問題。雖然只有幾百人搗亂,但是毀掉的建築和公共設施可是不少,首都都不成樣子了。重建的話自己國內又沒有像樣的裝修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進口要花錢但是自家又沒有錢,所以只好找人借,這個給他們借錢的人就是中國。一開始借了6500萬美元,這些錢湯加政府又加息借給了國內的企業,因為不夠修房子所以繼續找我們借了一些,借條上寫好的是2013年開始還。

話說在那場騷亂中國王被嚇的不輕,覺得那30個議員的席位還是開放出去比較好,否則再來一次這樣的騷亂,自己可能會性命不保。於是他就和示威者達成了一致,把那30個席位給貴族們留了9個,剩下的21個開放選舉,而且這項政策從2008年正式開始。這樣一來國王的權力大大縮小,政府就不再是國王的服務機構了。

通過這一次微型的革命,湯加人民終於迎來了一個更加純粹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體制雖然是變得更好了,但是他們付出的代價卻是欠了一筆維修費。這筆錢對別的國家來說一點兒也不多,但是對湯加人來說可是一筆鉅款,幾乎佔了它們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

國家欠了外債該怎麼還?島國湯加求債主一筆勾銷

(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

7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到了2013年開始還款的時候,湯加政府表示要錢沒有要命一條,希望中國政府可以寬限幾日。我們這邊也大氣,說那就5年後再還吧。所以這筆維修費的還款日期就被推遲到了2018年。

話說時間到了2015年的5月份,湯加的新任首相波希瓦上臺了。這個波希瓦就是當年帶頭鬧革命的負責人,也是跟國王談判開放議員競選的人。他上臺之後清點了一下政府債務,就驚訝地發現連本帶息欠著中國人將近1億美元,於是他就哭喪著臉求我們給他免了這筆錢。

當初就是他帶著一幫人打砸搶燒,完事後當時的湯加政府被迫借了這筆錢來搞善後工作。如今波希瓦自己做了政府一把手,就開始哭窮要求我們把這筆債務一筆勾銷。他這個行為就顯得非常不體面。

他上臺後3年很快就過去了,時間這不就到了2018年的還款日。在前兩天的太平洋國家論壇上,湯加首相波希瓦再次朝我們喊話說,希望把他們的債務給免了。聽到這個請求,我們外交部的態度是一貫的清晰而含糊,說我們免債是有條件的,你們湯加不符合被免的條件,相信這個債務最終可以被妥善解決。

國家欠了外債該怎麼還?島國湯加求債主一筆勾銷

(湯加首相波西瓦和中方官員)

說到這兒我們不免有些感慨,因為波希瓦的這個行為讓局勢君想到了最近另外一個新上任的總理,他就是巴基斯坦的總理伊姆蘭·汗。伊姆蘭拿到入職通知書到總理府報道後也是清點了一下政府債務,發現自己國家欠著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那麼伊姆蘭對這個債務是什麼態度呢?

伊姆蘭說我們要降低開支節衣縮食給人還錢啊,這個行動就從我自己做起吧。首先把過去總理的隨從500多人減少到兩人;那個富麗堂皇的總理府我也不住了,重新給我租一個三居室就可以;還有那各種款式的防彈車,給我留一輛就行,其他的拍賣籌錢來還債。

雖然不知道這些措施最終能推動成什麼樣子,但是人家伊姆蘭這個態度就非常好嘛,雖然窮但是窮的很有骨氣也很有誠意。不知道巴基斯坦的眾多債主們看到巴基斯坦新總理這個樣子,會不會鼻頭一酸心頭一熱,產生想要免息免債的衝動。

相比之下湯加國的首相波希瓦的表現就差太多了,他似乎從來就沒有意識到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個江湖規矩。從他第一天做首相開始直到現在,老是一副求放過求贈送的姿態,這反而讓人非常嫌棄。這世上最難治的病是窮病,如果看他可憐就把債務一筆勾銷,那別家的債還怎麼討呢,債主雖然錢多但那也是血汗錢。

國家欠了外債該怎麼還?島國湯加求債主一筆勾銷

(湯加首相波西瓦和中方官員)

話說一個國家為什麼會欠下外債呢?這個跟普通家庭欠債是一樣的。一個人想要那些家裡沒有的好東西,比如好車、大電視、滾筒洗衣機、蘋果N件套等等,但是卡上沒有足夠的錢,就只能找人借了,借到之後先把東西買回家自己享受著,回頭再攢錢慢慢給人還。可是如果收入水平有限的話,往往還款期限到了錢還湊不夠,這不就是所謂的家庭債務危機嗎?

所有那些有債務危機的國家,狀況都是大同小異的。一般出口生意做的不好,也就是說收入不高,但是政府的胃口不小,想著舉債搞投資開發;或者國內人民對好東西的追求卻不低,這些東西自個兒又造不了,只能從外面進口。當進口大於出口的時候,他們國家的外匯就是淨流出的狀態。這種日子過上幾年,遲早要花光外匯儲備,然後從別的國家那裡賒賬借錢。

像歐洲國家希臘,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巴西和阿根廷,中東國家土耳其和約旦,亞洲國家外蒙古,幾乎都是這個情況。每當一筆債務到期的時候。這些國家的名字就會頻繁地出現在世界政治的舞臺上,同時伴隨著“崩潰”、“破產”等這些聳人聽聞的關鍵詞兒。

國家欠了外債該怎麼還?島國湯加求債主一筆勾銷

(希臘債務危機時銀行發生擠兌)

每個國家在伸手借錢的時候,其實多少都有對未來的規劃。它們覺得自己有一系列提升經濟的投資計劃和改革措施,這些東西按時推動下去的話,將來就能提高經濟擴大出口增加收入,等到還款期限到來的時候,說不定手裡可能就已經攢夠了錢,甚至貿易都能從逆差變成順差。

然而除了個別幸運兒以外,現實對大多數國家都是骨感的。要想把一國貿易從逆差扭轉為順差,是一件連特朗普都辦不到的事兒。而想讓全體國民都脫貧甚至變富那就更有難度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困難。

比如像湯加這種袖珍國家,能出口創匯的東西就是從海里捕上來的魚和島上那點農產品外加遊客過來的花銷。除此之外,絞盡腦汁也很難找到可以拿來賣錢的東西,它們一旦借了一筆鉅款,之後能還上的可能性就註定很低,債務越積越多,最後只能把港口或者景區這些創收的資產抵給債主去經營還債。

國家欠了外債該怎麼還?島國湯加求債主一筆勾銷

(因為債務問題被中方接管的漢班託塔港)

一個沒有債務的人生是非常舒服的人生,他能感受到那種從頭到腳由內而外的自由,買個東西吃個飯出去玩一趟都不會因為老想著還債的事兒而畏手畏腳。同樣一個沒有外債的國家在國際上也是任性的,國內的人民內心也不會那麼恐慌,不會每次外債還款期到了就擔心政府加稅或者自家貨幣的貶值。

衡量一個政府的能力或者衡量一個體制的好壞,不能只從理論上出發找那些條條框框挨個去作比較然後打個分,這種方法是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做的事兒,有參考價值但是不能當真。社會人的方法是看國家實際的發展情況和自己實際的生活狀況,然後再跟其它國家做個對比得出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