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走的遠的人,都是自愈能力強的人!(黑白先生)

生活中走的遠的人,都是自愈能力強的人!(黑白先生)

生活中走的遠的人, 都是自愈能力強的人!(黑白先生)

讀過一個寓言。

有個人提著一個精美的罐子趕路,“啪”的一聲罐子摔碎了。路人看見了唏噓不已,都替那個人感到惋惜。而那個摔破罐子的人卻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頭也不回的繼續往前走了。

摔碎了多麼可惜呀!甚至有人還懷疑此人的神經是否正常。事後,有人問這個人為什麼要這樣?

他說:“已經摔碎了罐子,何必再去留戀呢?”

是啊,既然明白留戀也無用,不如釋懷和現實理性一點。當然,這話說的簡單,因為你沒攤上事。抑鬱往往不是短暫發生的事情,尤其面對無解的很痛苦,他會擾亂了你整個人的性格和狀態包括對待事物的判斷和處理..也是一個人積累下來的壓力包括現實的掌括..夜不能眠的精神折磨..等等。

幸虧時間是功能強大的,它可以沖淡一切。可是還是很多人走不出來。

這是因為,人承受的壓力是因人而異的。雖然都是人,有些人受的是外傷,有些人受的是內傷。受外傷的人往往變得醜陋,受內傷的人往往變得短命。 ​​​只有那些自愈能力很強的人才能一直都活得健康、漂亮吧。

如何增加自愈的強度呢?

莊子說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我相信這世界上萬物遵循著一定的節律運轉,沒有什麼想不通,沒有什麼過不去,只有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其實這是個心境問題。

莊子還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我的理解是,對於社會上的是是非非,不要太過執著,要看開。一個人看不慣的東西越多,看不慣的人和事越多,這個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有個寓言:

工人向朋友抱怨:“活是我們乾的,受到表揚的卻是組長,最後的成果又都變成經理的了,不公平”。朋友微笑說:“看看你的手錶,是不是先看時針,再看分針,可是運轉最多的秒針你卻看都不看一眼”。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弱者只會抱怨。

弱者只會怨天尤人歸罪社會,強者想的是如何適應環境、改變世界。

再說,生活中抱怨有什麼用?不過是釋放自己的臭脾氣而已。只有嘗試溝通才是雙方的理性語言互動,很多生活中的親人,長期處在抱怨的生活中不能自拔,翻來覆去的說,一直讓自己處在黑暗情緒中,日子過得往往不舒心。

現代社會,在網絡上到處都是站在制高點的鍵盤俠,道德綁架、憤世嫉俗。這隻會增加社會的浮躁和扈氣,也無利於解決問題。現代社會真正需要的是理性與寬恕,理性折射著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鑑別能力、洞察能力,寬恕能減少戾氣和偏執。

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話:

人生有四種人——愚者、弱者、強者、智者。愚者:把自己當觀眾,總在別人故事裡旅行,成為生命的匆匆過客。弱者:把自己當作配角,認為自己微乎其微,一生都生活在別人的陰影裡。智者:把自己當編導,人生態勢由自己操控,人生故事由自己編排。強者:把自己當主角,努力演出,演繹出人生精彩篇章! ​

王小波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裡說,想要特立獨行就要做好心理準備,去忍受這世間大多數人的不認同和看精神病樣的眼光。如果沒有莫大的勇氣,怎麼特立獨行?沒有強大的內心,怎麼支持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