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剛《晨悟-教子》

034

教子豈能有惜力,

誰不望子換龍衣;

多少子女何知情,

反將嚴父苦心碎。

這個世上,任何一個父母對自已的子女都是傾心相愛的,任何一個父母對子女也是期待成長的更好,發展的更好,生活過的更好。這是人性,也是天性,甚至於連一般動物都會這樣期待,何況高級動物的人乎。

宋玉剛近日看到一篇《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的文章,這文章很有深刻道理,很值得推薦。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是啊,如果你優秀,你便擁有了大把的選擇機會,否則你只能被迫謀生。

有一對父子之間的經典對話,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和不讀書之間的差別。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父親說,一棵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當檀條。

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梁,

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一個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大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以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知道了嗎?”兒子說知道了!

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不丟人?兒子說丟人。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他們的父母和孩子,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也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地位也高。

那次談話,他給兒子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此,兒子在學習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誘,就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讀書,雖然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更多財富,但是,它可以給我帶來更多的機會。所以,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沒有誰的青春,是在紅地毯上走過。既然想成為那個別人無與倫比的自己,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路,付出別人無可比擬的努力!將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拼命的自己!

由此,看到父親教子讀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多少孩子能理解父母的心啊。

2018.8.23

.

作者簡介:宋玉剛.中共黨員、教授、作協書協會員,雙手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雙匯王牌策劃人、河南財政金融學院、牧業經濟學院,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等多家大學特聘教授與專家,中國管理科學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策劃協會首席專家,河南省商協會大聯盟顧問,河南省酒協,省民營經濟研究會,豫商聯合會,華夏文化促進會,中原企業聯盟等30多家行業協會與企業專家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