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撰寫SCI英語論文?

為什麼要撰寫SCI英語論文?

長期以來,英語在國際學術刊物中,特別是生物、醫藥學領域,一直占主導地位。根據相關統計,實用英語發表論文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用英語發表論文已經成為生物、醫藥學領域的主流。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發展,英語在整個科技界的各種學術交流中都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全世界公開發表的科技論文,不管用何種文字寫成,都必須附有一篇短小精悍的英文摘要”。這一規定不僅說明用英語撰寫科技文字材料的重要性(包括摘要、論文、學術報告等),也說明英語在國際學術交流中的主導地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英語已成為科學技術界的世界性語言。因此,用英語發表論文不僅是科研成果傳播和交流的需要,也是建立和擴大國際學術關係的需要,同時還是提高學術地位的需要。

第一,科研成果傳播交流的需要。當前,時代已經進入21世紀。人們已經預測,21世紀是科學發現和技術發展出現密集創新的時代;21世紀是新技術不斷湧現,多學科相互交叉和融合的時代;21世紀更是科學研究和科學技術國際化的時代。我們要跨入這個新時代,我們要走向世界,我們要在學技術上與世界“接軌”,我們要對科學技術作出我們獨有的貢獻,不僅需要及時瞭解國際上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也需要把我們科學技術上的研究成果、發展和創新儘可能快地報道出去,讓更好更多的研究論文以合格的內容和格式發表在知名的SCI雜誌上,得到國際上的認可。因此,只用中文撰寫論文已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無法跟上21世紀的時代潮流,更無法讓世界瞭解中國。無可否認,西方發達國家在中國門戶開放以後,學習漢語的人數不斷增加。也許這是文化交流及貿易往來之需要,不足為奇。但是必須看到,在列入美國“全國科學技術人員登記表”的21.5萬科學家中,只有0.6%的讀者能閱讀中文科技文獻資料(其中有多少美籍華人則不得而知),而大於99.4%的美國科技人員根本不能閱讀。看來,只寫中文論文,無論你研究的成果何等深奧、多麼重要、怎樣傑出、如何先進,既無法與國外交流,也無法得到國際上的接受和認可。

可以說,英語已經成為生物、醫藥學乃至整個科技界的世界語言。各種期刊雜誌都向國際化邁進,爭相發表國外同行的英語論文。與其同步,中國國內也有些權威性雜誌、學報已由中文版改為英文版,有一些則同時發表中、英文稿件,即中、英文混合版。這些變化無疑說明中國國內科技界對英語論文的重要性早就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但必須清醒看到的是,這種進步與客觀上的需要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和不足。根據2012JCR(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收錄8411種科技期刊,中國有151種人選(1.8%)。而1992年,SCI共收錄7241種世界各國的科技期刊,而中國只有9種,僅佔0.12%,其中生物、醫藥學方面的期刊只有3種,這就是“中國科學B輯”、“中華醫學雜誌”和“中國藥理學報”。在這些雜誌中,頗有貢獻的當屬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編輯、出版的“中國藥理學報”(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2 Impact Factor 2. 354, ##i 2012 Journal Citation Re-ortsap Science edition, Thomson Reuters,2013)。

第二,提高學術地位的需要。近年來,中國在國際學術界的名聲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某些領域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但我們仍需要清醒認識到,國際生物醫學學術界對中國有關方面的狀況和發展的瞭解仍然非常有限。例如,美國1993年的《醫學索引》中共收錄了3030餘種國際生物醫學期刊,而中國的只佔約1.1%;1986年荷蘭《醫學文摘》所收錄的生物醫學期刊中國的只佔0.5%。這些統計數據說明,中國在國際生物醫學學術界的學術地位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如何提高?方法路徑之一就是研究工作者儘可能撰寫英語論文在國際上檔次較高的雜誌上發表。這樣就會讓世界更好地、更全面地瞭解中國。在筆者看來,要提高學術地位固然有相當的難度,但絕非難得無法做到。筆者曾在美國一所頗有名望的大學工作十餘年,瞭解到該校幾乎所有的生物醫學實驗室都有中國學生或學者在工作,而且大多數都工作得很出色、很富有成效。他們的絕大多數的科研成果都發表在SCI級別較高的期刊雜誌上,這也證明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據瞭解,中國也有相當多的生物醫學實驗室從事範圍相當廣泛的研究工作,而且都有相當豐富的科研成果。如果這些成果有十分之一可以報道出去,可以用英語發表在國際上不同等級的雜誌上,那麼,不僅可以提高作者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整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

第三,建立、擴大國際學術關係的需要。應該承認,對母語非英語的國家來說,在歐美諸國學術刊物上撰寫和發表英語論文,對初學者( novice)來說是相當麻煩和困難的事,特別是對於中國人更是如此。這種事實要求我們,尤其是中國的學生們,從小學開始就應努力把英語學好,在讀、聽、寫諸方面下大工夫。只要做到此點局面便會很快轉變。前已述及,英語已經成為整個科技界的共同語言。所以有人說,“學會英國話,走遍世界都不怕”。從實際出發,如果你真的學好了英語,走到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共同語言者,在語言交流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此,筆者建議理工農醫的大學生努力學好一種外語—英語。

對研究者來說,只要英語的掌握能達到一定水平,就有相當多的機會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展示自已的研究成果,諸如學術討論會/專業會議( conference)、專題討論會(workshop),以及在國內外不同等級的期刊雜誌上發表論文等。因此,研究者應該樹立信心具備“不達目的誓不休”的精神。不可因為一兩篇英文論文被拒絕而喪失信心。要時刻想到論文發表以後,你的研究成果很快便為國際上的同行所瞭解;你的論文將為更多的同行所索取和引用;你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必將大為提高;你也必將與同行建立更多、更全面的國際學術交流關係。筆者在國內工作時,是從事心肌電生理( cardiacelectrophysiology)研究的,於1986年特別引進了美國一種記錄心肌內外膜動作電位的新方法:接觸電極( contact electrode)記錄單相動作電位(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筆者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幾篇英文論文之後,很快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注意。在國內,培訓和組織了MAP的研究人員和協作組;在國外,與MAP的首創者,原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教授Dr. Franz建立了學術關係。試想,如果當時只用中文發表論文也許國外同行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麼一些中國人在做這方面的工作。這種“閉門造車”的研究路線,不僅減慢了自已科研的進程,而且阻塞了學術交流及建立學術關係的路徑,於人於已,對公對私都會造成不小的損失。據瞭解,國內已有相當數量的年輕研究者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語言不過關被拒?美國EditSprings--專業英語論文潤色翻譯修改服務專家幫您!

為什麼要撰寫SCI英語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