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發掘華夏文明中的中醫智慧

在醫療等各項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全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機,然而中、西醫幾乎是素手無策,我們該怎麼辦?在沒有科技手段的遠古時代是如何養生和治病的?

科技手段到今天才發現“疑似經絡的器官存在”,而我們的祖先已經內視發現和應用經絡近萬年了,到底哪一個更讓你震驚呢?一部《大醫精誠》道出了祖先“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智慧和德行,告訴我們真正的中醫乃“上醫”,上醫可醫天醫人。由此看來,我們要想解決當下人類的健康危機,必須追根溯源,到古老的華夏文明中去尋求祖先的智慧了。

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證實,中國傳統中醫不是狹義的“醫”,更是人類認識宇宙自然、瞭解生命真相、防治疾病與養生的科學,是可以解決全人類疾病、健康難題的智慧寶庫。但現在的中醫與傳統中醫出現了文化傳承的斷層,現代中醫已經“失魂落魄”、失“心”了,因此失去了生命力。

在歷代的古籍經典、醫學典籍、名醫實錄案例中,都有對魂魄與人體生命的記載。

人由精氣神組成,其中神是精和氣的主宰。“神”包括意識、魄和魂,是人體生命無形的架構。西漢《淮南鴻烈》曰: 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形即血肉之軀,是生命的房子;氣是經絡裡的能量,是人體機能的動力;神即靈、是心,為生命的主宰,是生而為人的標誌,人體的各個臟腑都具有神、魄。

追根溯源——發掘華夏文明中的中醫智慧

魂魄理論是中醫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但魂魄理論一直未能徹底闡明,生命本然存在的魂魄,完全被無知者定義和演變成某類心理學範疇及意識形態,唯恐避之不及,嚴重影響和阻礙著廣大醫者以及人們對魂魄的正確認知。東晉著名的醫藥學家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內篇》中言:人無賢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黃帝內經》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由此可見,若沒有“魂魄”,“失神”人不就是行屍走肉嗎?缺失魂魄的中醫完全違揹人體真相,還怎麼可能為“醫”?因此,挖掘魂魄真相及其對生命健康的作用,是傳承、發展傳統中醫的迫切需要。

追根溯源——發掘華夏文明中的中醫智慧

中國傳統文化古籍經典關於“魂魄”的記載論述舉目皆是:《左傳》雲:“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又云:“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隋唐間儒家學者孔穎達註解說:“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既殊,魂魄各異。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也。”

大哲學家朱熹在《朱子語類》明確闡述:精氣就物而言,魂魄就人而言,鬼神離乎人而言。

《說文解字注》曰:“魂,陽氣也。魄,陰神也。”《人身通考·神》說:“神者,陰陽合德之靈也。惟神之義有二,分言之,則陽神曰魂,陰神曰魄,以及意智思慮之類皆神也。” 又說:“人身之神,惟心所主。

《太上老君內觀經》謂:“動而營身,謂之魂。靜而鎮形,謂之魄。”這些古籍經典昭然若揭,魂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醫典關於“魂魄”的最早的記載出現在《黃帝內經》: “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祖先早已知道人體生命構成,肉眼儀器所不能見的經絡、意志、魂魄等,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關於魂魄與疾病的關係:

《黃帝內經》之《靈樞·本髒》曰: “意志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

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有“邪哭使魂魄不安者,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

宋代醫家夏子益《奇疾方》雲:“凡人自覺本形作兩人,並行並臥、不辨真假者,離魂病也。”

《類經·藏象類》以“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遊行之境皆是也”,包括其病理,並言明瞭神與魂的生理、病理關係是:神藏於心,故心靜則神清;魂隨乎神,故神昏則魂蕩。

汪蘊谷在《雜症會心錄》言:“氣足則生魂,魂為陽神。精足則生魄,魄為陰神,合而言之,精氣交,魂魄聚。”

綜上所述,魂魄是古代醫者治療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一切病皆與此相關。

關於“魂魄與病死”最直接的論證是晉代神醫葛洪,屠呦呦受到他的啟發發現菁蒿素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內篇》:人無賢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

《素問·刺法論》曰: “人虛即神遊失守衛,使鬼神外幹,是致夭亡。”本病論第七十三:“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幹人,致有夭亡”。

因此,三魂七魄與生命息息相聯,更主宰著人體的陰陽及陰陽之氣的強弱與平衡。

魂魄是人病、死及健康的關鍵,任何忽略甚至否認魂魄存在的認知都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又怎麼可能從根本上找到和解決人體疾病、健康的根本問題呢?所以,挖掘、研究“魂魄”是還原生命真相、完善生命科學、響應號召,是挖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錢穆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在其著作《靈魂與心》中有12篇文章談到他對魂魄的相關研究。

徐文兵先生是中醫師、高級中醫講師、中醫教育家、身心醫學專家,在他《字裡藏醫》說:魂魄是道家和中醫的基本概念,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另外,失魂落魄、魂飛魄散、三魂七魄、勾魂攝魄、神魂顛倒、魂不附體、驚心動魄等成語,還有“下筆如有神”、靈感、魄力、靈性、靈氣等等都是見證魂魄的端倪。

追根溯源,無數古籍經典見證,天人合一是包括中國中醫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和歸屬。

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義》曰:“天人之際,合而為一。”《莊子·齊物論》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郭店竹簡·語叢一》:“知天所為,知人所為,然後知道。知道然後知命。”宋朝“二程”被稱為曠世大儒:“天、地、人,只一道也。”宋朝著名儒學集大成者朱熹曰:“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於天;既生此人,則天又在人矣。”

由此可見,“天人合一”乃是中國傳統文化“學”之源頭,故北宋哲學家邵雍《皇極經世·觀物外篇》曰:“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

《黃帝內經》每一篇對話都在闡述人的生、長、感、病、壽、死等等,無一不是與天相應、相通,受制於天。“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靈樞·經水》曰“與天地如一。”

《禮記·禮運》曰:夫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其天地之心也。天地之五行與人之五行、天地之陰陽及人之陰陽、人天之生滅都合於德,歸於道,本為一也。故曰天時、地利、人和,要順應天時、合乎地利,一切天時、地利是好是壞,是福是禍都取決於人,取決於人的什麼?取決於人內在魂魄之神、靈、心也。故真正的中國中醫是“上醫”,是天人合一者,可依天醫人、依人醫天,醫人即是醫天,醫天即是醫人。

“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呼喚中國傳統文化、傳統中醫迴歸正本清源,解決全球健康危機。

歷經歷史的洗禮,華夏文明成為四大文明中亙古不變的一枝獨秀,就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來源於天人合一、正本清源,具足真正的靈性和靈魂。錢穆老先生曾說:中國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對全世界最大的貢獻。天人合一合的是什麼?是神、是靈、是心,是意識、魂魄皆迴歸本源。

時至今日,傳統文化已經失魂落魄了,魂魄二字也就剩下一具空殼,很少有人知道它真正的含義了,從有史以來的古籍經典到量子物理科學、現代醫學,無不證實魂魄是人體本然存在的事實,現在是該為魂魄平反昭雪,讓其迴歸中國傳統文化之源的時候了。

首都醫科大學2004年12月第6期文刊【摘要】中指出:“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缺乏關於神魂魄理論的內容,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因涉嫌唯心論,從教材中徹底刪除,至今未能恢復,致使許多青年中醫不知神魂魄為何物,或對其存在有很大誤解。神魂魄理論是中醫理論中的瑰寶之一,是科學理論,值得認真發掘整理,應該在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恢復其相關內容。”

由於歷史的原因,傳統中醫文化的傳承斷層在魂魄,導致很多中醫從業者不知道“魂魄”,所以,“魂魄與生命健康”是我們必須深入發掘和研究的領域。

“深圳紫薇聖醫堂諮詢有限公司”完全致力於挖掘、研究、傳承以生命健康和中國中醫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在申請成立“魂魄研究中心”,旨在弘揚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的精神,破除無知的迷信,引領人們正知正信,讓中醫迴歸正本清源。為廣大致力於挖掘、研究中國中醫、生命健康、傳統文化者,創建學術研究、交流、諮詢平臺,共同挖掘、研究、找到疾病真相,為解決人類的健康危機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