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探大街

走小巷

“老街”,僅僅是這一個名字

就能讓人沉迷好久

時光沖刷下的老街

總是藏有許多故事

有人喜歡它藏匿的美食

有人喜歡它的古色古香

還有人,喜歡走近它,撫摸它老舊的痕跡

感受屬於它的獨特味道

城市變遷,但拐角處,藏著一片老區。這裡,沒有動人的景色,卻有濃濃的人情。 這裡,沒有迷人的風光,卻有淡淡的城市故事。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於一座城亦然。老街對於一座城市的意義,已遠遠不止是商店林立的購物街那般簡單。它是歲月與歷史的沉澱,更是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生動體現。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水門溝子”又叫公益街。公益街此街道於清朝以前名館驛街,因當時此處為驛站換馬之地而得名。此街也是歷朝歷代的糧食集市,故又曾稱糧集街,辛亥革命後改為公益街,取公平交易之意。又因此地西段地勢較低,全稱的雨水,大部分向西經水門流出,故該街又俗稱“水門溝子”至今。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鼓樓大街進去由南向北一路走,等看到一處地面起伏不平、略有違和感的十字路口,便走進了水門 溝子。這就是一條標準的小城街道,街道即便建築翻新,依舊是窄。不過,醬菜、涼菜、豆腐絲、燒餅、菜店、水產、生禽應有盡有。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燒餅糖蒜、醬菜、涼菜。還是小時候的味道,酥鬆香脆的燒餅大餅配上剛出鍋的燜魚,再配上幾口醬肉,真是好吃極了。清朝時期,涿州作為清朝帝都南部的第一重鎮,曾派旗兵設營房駐守於此,街分前、後,故名營房前街、營房后街。這裡便是穆斯林兄弟的聚居地,大歲數店都是回民。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不大的巷子裡,隱藏著不少“好玩”的店。各種新鮮蔬菜的時蔬店、生擒店、老式理髮店,拍攝期間意外發現了了一家“三國麵館”。還有經典的“酒”店。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綠植鋪滿屋簷,和後面的新建的幼兒園遙相呼應,好像是這條大街的分割點,充滿了市井的味道。好在該在的東西都在。比如那一絲絲的煙火人間味道。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三義廟街南通公益街,北接粉子衚衕,是涿州最古老的九條衚衕之一。傳說此處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相識處。此街道路中拐彎處(三義廟街7號位置)原建有劉關張三義廟,三義廟內供奉著劉關張三人塑像,故名三義廟街,可惜現已被毀,改成了民宅。據傳,在三義廟街20號,還有傳說中劉關張三人聚會時劉備端坐的水井。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一條一條的水泥板子代替了平整的路。那是因為這裡地勢較低,過去全城的大部分雨水都由此處流往城外,於是,公益街就有了它的另外一個名字,也是它的俗稱-----水門溝子,流傳至今。據老人講,過去這地方水大的時候能成河,後來蓋了石板子,那河也就成了暗河。每每水大的時候汩汩的流。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溜達出這巷口,讓你很難想象就在那身後不遠,還曾經有過香火繁盛的廟宇、名字曖昧的衚衕、川流不息的暗河。回過身看去,早已認不出面目模糊的水門溝子。我們就生活在這歷史裡,一磚一瓦皆故事。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涿州老街故事多—水門溝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