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小綿羊」好孩子,爲什麼成爲西方的問題孩子?

引 言

犀利、有料、中英文都好……

上一季的Nini對話美高招生官系列,

讓大家對北京大妞Nini印象深刻!

今天,Ni說第二季開始啦!

主打國際教育“關鍵詞”和實操方法,

很多人問,什麼樣的孩子受國際教育者的歡迎?這個問題不妨逆向想想,什麼樣的孩子受中國教育者的歡迎呢?

你可能會想到一些關鍵詞:聽話、懂事、孝敬長輩、學習認真……

同樣,一說到國際化,也有一些關鍵詞,可能超出我們傳統的認知。今天先說一個:Self-advocacy,自我擁護

中國式“小綿羊”好孩子,為什麼成為西方的問題孩子?

什麼是自我擁護

自我擁護是什麼意思呢?簡言之就是為自己爭取權利、為自己站臺的信心與能力。小到向憤怒的領導說明一次遲到的原因,大到光明正大地和朋友競爭學生會的席位……Self-advocacy能力在國際教育,特別是美國社會,幾乎是基本的必備素養。

美國人認為,沒有人是完美的,不存在孩子必須無條件服從成年人。老師會犯錯、學校會出錯、老闆會犯錯,父母也會犯錯。沒有誰是永遠正確的。當你在別人犯錯的時候,能夠站出來維護真理,闡述自己的觀點,關鍵時刻不僅可以爭取到利益,還能推動社會進步。

缺乏Self-advocacy,會被定義為“認知殘疾”。

中國式“小綿羊”好孩子,為什麼成為西方的問題孩子?

但在培訓學生的過程中,我接觸到的很多孩子,他們一見到成年人(尤其是老師),就會很害羞、不主動說話,甚至有些活動跟他的時間有衝突時,他也不敢提出來。

人在面對比自己閱歷豐富、職位高、年齡大的人,通常會有點膽怯,所以社交的勇氣一定要從小慢慢地鍛鍊培養。有些家長臨近面試,非常著急,逼著孩子主動交往;常常是孩子還沒說一兩句話,家長急得說了好幾分鐘,讓孩子覺得自己反正不如爸媽有能力,而且父母什麼都安排好了,根本沒必要主動踏出“舒適區”。

沉默的孩子身後,常常站著一位能說會道、特別能幹的家長。

如果你認同Self-advocacy很重要,希望孩子在國際上順利開心,不如想想如何從小為孩子賦能?

遠離“小綿羊”的三條攻略

讓孩子多一些主見、勇氣和表達能力,遠離“小綿羊”一樣的隱忍順從,家長需要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言語上已退為進,尊重並欣賞孩子。這聽上去很容易,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實際上,家長往往因為愛而“過度教育”。比如,孩子還沒反應過來,家長馬上命令式地說:“快喊阿姨!” 而不是把權力在形式上交給孩子:“這是xx阿姨(先平等地介紹對方),你想打個招呼嗎?(詢問孩子意願)”

我們每個人打小就是天生的self-advocate(自我擁護者)。嬰兒時期有什麼不爽,我們會用哭來非常直接的表達。但是後來,你會發現有的孩子遇到問題,或者自己有什麼願望,會寧願在心裡忍著不說,不敢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改變現狀。

追根朔源,很多孩子在表達意願的時候,家長會採取一種負面的態度。不聽孩子說,或者試圖用自己覺得正確的觀點來糾正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就不願意在父母面前表達,繼而發展到在其他的長輩面前也保持沉默。

家長在形式上退一步,讓孩子感覺自己掌握了主動權,孩子會更願意說,更主動地思考問題。

中國式“小綿羊”好孩子,為什麼成為西方的問題孩子?

第二,生活上以退為進,讓孩子學習處理問題。很多缺乏Self-advocacy的孩子,是因為被家長照顧的太好了。

孩子在生活上不需要主動為自己規劃和爭取,家長已經承擔了絕大部分。在生活能力上“退化”的孩子,也容易變成小綿羊,因為他們在家裡太舒適,不需要為了生活的基本事務去操心和爭取。從吃飯到洗澡,大人們都讓著孩子;孩子也不需要因為錯過了時間,而受到任何懲罰。

中國式“小綿羊”好孩子,為什麼成為西方的問題孩子?

等到孩子到了英美的寄宿學校,需要和同伴競爭資源、需要承擔錯過時間就吃不上飯的代價,他們會變得缺乏競爭性:不懂得如何用恰當的語言,讓對方讓一下;讓同齡人幫個忙。

第三,幫助孩子建立思考邏輯,避免情緒化表達。Self-advocacy不僅是一種發聲的勇氣,更是發聲的智慧。它和情緒宣洩、得理不讓人、胡攪蠻纏不一樣。

孩子既要表達自身需要,同時要有邏輯和思考,能夠成功影響他人。

但家長有時候因為愛,會變得沒有邏輯。比如,孩子不小心撞到桌子上,一些家長會拍著桌子說:都是桌子的錯,打他打他!

但這真的是桌子的錯嗎,還是孩子忽略了危險因素?當家長無意識的避開邏輯推理,選擇情緒化的安撫or責備,孩子在未來遇到情緒上的問題,也會變得缺乏邏輯,只會亂髮脾氣,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維護自己。

中國式“小綿羊”好孩子,為什麼成為西方的問題孩子?

Self-advocacy 需要就一件事主動、有邏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既不膽怯迴避,也不暴跳如雷。這對於成年人也是一個挑戰。

在我們很多人的成長中,並沒有學會該如何培養Self-advocacy。要給孩子做好的引導,自己也要慢慢學習:如果跟伴侶意見不一致,除了忍著不溝通,或者大吵一架,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孩子拖拖拉拉,除了吼幾句、打兩下,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在公司被戲精pk下去,沒得到應有的利益,該用什麼方式跟老闆爭取呢!

可以說,self-advocacy是一項伴隨一生的重要技能。不如跟孩子一起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