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過留聲」韓國首席媽媽的育兒經(視頻版 上篇)

各位家長朋友熟悉的原創專欄[雁過留聲]升級為視頻啦!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節省流量,在WIFI下觀看哦。

本期發佈的內容是《韓國首席媽媽的育兒經》的上篇,下篇會在下週三固定欄目[雁過留聲]發佈,敬請關注~

今天的[雁過留聲]我想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育兒經的文章,此文標題為《她將6個孩子全部送進哈佛耶魯,卻說絕不為孩子犧牲自己》,來自留學雜誌。我從此文中提煉了一些、對於中國家長來說可行的經驗。

既然全惠星是一位“不為孩子犧牲自己”的媽媽,我們就先來看看她自己取得的成就吧:

全惠星博士,前任耶魯大學教授,現任東巖文化研究所理長。曾獲得韓國國務總理獎、KBS海外同胞獎、美國康涅狄格州總督獎等榮譽。

她的家庭被紐約時報評為“可與美國曆史上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

接下來看看她培養的子女:

大女兒慶信,哈佛畢業,麻省理工學院理學博士,現任韓國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

大兒子京柱,畢業於耶魯大學醫學院,曾任馬薩諸塞州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部長,現任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

二兒子東柱,中學獲得美國總統獎,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和麻省理工學院哲學博士。

三兒子洪柱,哈佛大學畢業後,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後回到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之後受到耶魯大學法學院的邀請,成為該學院首位韓裔客席教授。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曾出任助理國務卿,主管人權事務。

二女兒慶恩,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臨床法學客席教授。耶魯大學聘請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

小兒子定柱,哈佛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和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獲得了美術學領域的最高學位——MFA(藝術碩士)。

全惠星的六個子女,都卓有成就,但涉足三個不同的領域(化學和醫學衛生、法學、藝術),這是我的第一大感受。那麼,

在孩子對興趣的選擇,以及職業發展方向的選擇上,全惠星有怎樣的觀點呢

孩子的發展方向由他們自己選擇

全惠星並不要求孩子們非得做哪一種類型的大人物。她認為,在人生的舞臺上,孩子們是自己劇目裡的主角,只有他們自己才最明白該做什麼,能夠做什麼。家長只起到一種引導的作用,而不是去給孩子們規定某一個人生軌道。

所以,她的6個孩子,長大後都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了不同的專業方向。但不論他們選擇的是什麼方向,由於他們在身體上,心理上,智能上,都具備了足夠的成功基礎,所以,最後取得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回憶培養6個孩子的歷程,全惠星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要素。來自家長和社會的硬性要求,只能使他們感到不適,或者限制了他們的自由發展,或者誤判了他們的潛能所在

,結果事與願違。

發展方向由孩子自己選擇,那麼,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而且達到成功,需要具備哪些基礎呢?這個基礎就是上文中下劃線標出的文字,即“身體上、心理上、智能上”都須具備足夠的成功基礎。這個觀點的提出,與全惠星從事的研究內容有關。

心理上:集中精神的能力

1972年,全惠星在美國成立了東巖文化研究所,從事文化和人類發展的研究,自任理事長。作為研究所一個課題成果,全惠星得出一個發人深省的結論:智商超群的人往往並不成功,而那些著名人物,其智商並不一定比常人高,他們經過努力,反而取得了偉大的成功

全惠星認為,其中的原因是,成功者往往能夠長時間精神集中,從而把自己的智能發揮到極點

注意力的訓練方法有很多,但全惠星的方法還有“入靜”的功能。大家可能聽說過“冥想練習”,當人處於一種放空狀態時,能最好地將人的思維調整到“起始點”,當再次開啟時,就能達到最好的狀態,分析、綜合和創造、想象力都會被重新激發,大大提高工作和學習效能。

下面我們來看看全惠星訓練孩子注意力的操作方法吧。

她和丈夫高光林一起做了塊“黑板”。“黑板”面積約6平方米,上面貼著一層純黑色塑料膜,像一塊黑色的幕布。中央有一隻小小的藍色閃光燈,每隔一定時間,閃光燈就會閃動一下

每天晚上臨睡覺前半個小時,訓練課開始進行。全惠星要求孩子們在盯著“黑板”的同時,大腦要停止一切思維。有時孩子們不知不覺中,精神就“溜號兒”了。這時,“黑板”正中的燈閃動起來,一個聲音提醒道:“請不要想任何事情,請不要想任何事情……”

經過半年的訓練,孩子們大多能保持十多分鐘“零思維”狀態。這種強大的入靜能力,提高了對大腦思維活動的控制能力,這種能力,使得全惠星的孩子們能夠在學習時極高度地集中精神,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也極大地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他們以後的成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身體上:洗冷水澡

從小給孩子洗冷水澡來鍛鍊孩子的體格,這種方法早就聽說了,但中國家長一般鮮有嘗試,說實話,我也不敢這麼做。但至少從全惠星對這方面的研究上,我們更加明確了一點:身體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要!全惠星的大女兒、現任韓國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的慶信用自己的親身體會說明了這一點。

在大學裡,與同學們相比,我並不聰明,但我強壯的身體,使我能夠在實驗室裡連續待上兩天兩夜而不休息,這是我成績名列前茅的原因。母親對我們進行的強化身體訓練,就像給我們身體裡安裝了一臺超強馬力的發動機,

使我們能夠長期工作而不疲倦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不敢嘗試給孩子洗冷水澡,但也不妨看看全惠星的做法:

全惠星對孩子的系統教育都從3歲開始

從秋季開始,全惠星每天讓孩子接觸一次涼水,先是用涼水洗手,再洗胳膊。堅持一個月後,孩子漸漸適應了,就開始用冷水洗雙腳雙腿。

孩子的四肢適應了冷水,下一步就準備洗冷水澡了。第一次,全惠星把水溫調在25℃,孩子並沒有感到多麼不適。第二天,她把水溫調低了1℃,第三天,再調低1℃。一個月後,孩子已經可以承受0℃的冷水浴了。

當然,鍛鍊身體的方法還有很多,起碼從現在開始我們是時候該重視這件事情了,不要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得抽一些時間出來,帶孩子去運動場館、兒童活動中心,甚至有意識地帶孩子跑步、遠足、爬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