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摘錄」什麼東西已經被人們所遺忘,你還記得嗎?

「咨询摘录」什么东西已经被人们所遗忘,你还记得吗?

小喇叭:兒童心理成長課堂,集本號5年來全部的家長課程,並提供兒童行為的原因測試(免費)。

「咨询摘录」什么东西已经被人们所遗忘,你还记得吗?

這是一個令人焦慮的時代,工作、家庭、交際,沉重的壓在每個人的背上。因為焦慮,所以追求快速。把孩子給會帶的人來撫養這也是一種人盡其才的效用最大化,不是嗎?

隔代撫養孩子成了我們現在最常見的養育方式。長輩有豐富的育兒經驗,但是有利也有弊, 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則諮詢。

家長:

我家寶貝是女孩,四歲了。之前是爺爺奶奶帶,現在我和孩子爸爸來帶她。寶寶從小兩地跑,很獨立,離開哪一方都不會哭鬧。雖然爺爺奶奶帶的多,但她對父母更親一點。可每次她被接回父母家,她就完全不理睬爺爺奶奶,打電話的時候連叫他們一聲也不願意,我很疑惑。我現在就很焦慮,想知道是什麼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

根本原因

孩子的生活環境,頻繁的改變,會讓她有一種漂泊的不安全感。

如果這是因為外部的不可控因素,最好也是要跟孩子說明情況,就算聽不懂也沒關係。起碼她會知道,每次離開爸爸媽媽都會跟她說清楚,不會睡一覺或者玩了一會玩具,身邊人就變成爺爺奶奶了。

所以,最忌的還是偷偷離開。因為,孩子搞不清楚狀況,卻只能被動接受身邊人和環境的忽然轉變,孩子會害怕、恐慌。如果我們自己設身處地的設想一下,就會知道這種情況會讓人有多不安。

建議

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如果條件實在不允許,也需多和孩子溝通,跟孩子說說自己的生活,多傾訴父母對孩子的愛與想念,也多引導孩子說說自己,從生活瑣事、細節片段的事情說起,當然也要考慮孩子的接納能力,碎碎念就好。

建立分離儀式

不要偷偷離開,而是跟孩子平靜地說再見。下次再見時,還要和孩子確認,媽媽回來了,媽媽愛他。孩子會知道,媽媽的離開是暫時的,還會回來。

和孩子建立屬於你們的分離儀式,也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關鍵的一步。每次要離開孩子時,可以親親他(她)的小額頭,告訴他(她):“寶貝,媽媽很愛你,但媽媽要去(哪裡),大概(多久)會回來的。”以這樣的方式跟他(她)說再見。

和孩子交代清楚

和孩子交代清楚關於他(她)的所有生活計劃。比如,要上幼兒園了,在哪裡上,以後都會在這裡或者在這裡上多長時間。如果孩子不得不和父母分開一段時間的時候,不僅要說明時間,還要告訴他為什麼,儘量具體化。當然不分開肯定是最好的。

多和孩子表達愛

家長要經常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通過親吻、擁抱之類的行為或者多說“我愛寶寶”這樣的話語,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被愛包圍的孩子慢慢就會有自信和安全感,隨後也會大膽表達自己。

孩子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我們需要將他(她)當做大人,事事與他(她)說明白、道清楚,要多抱抱、多親親他們,要讓孩子能感受得到愛。

感受愛、表達愛、傳遞愛也是這個時代裡最容易被人遺忘和缺失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