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的事持与理持

很多人都知道《大悲咒》最为灵验 ,也常常在法会或日常生活中持诵《大悲咒》,然而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大悲咒》是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也大多不知道这部经中 观世音菩萨除了金口诵出《大悲神咒》外,也开示了持诵《大悲咒》的心要,经中说: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华,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经中说这时大梵天王就起身合掌,恭敬地请求 观世音菩萨开示这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形貌状相。陀罗尼如果就只是咒语文字,怎么会有形貌状相?大梵天王的请问不是很奇怪吗?

可是 观世音菩萨却赞叹大梵天王,说他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并且详细为他开示:【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著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梵天王听了之后,还欢喜地礼谢 观世音菩萨说:【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看到经文这么记载,很多人会以为只要意识心起慈悲、平等、无为、不染著、观一切法空、对众生恭敬谦卑、心不散乱不贪取、不见有一个我,这样就是无上菩提心,就是在修行;其实这都是在事相上打转,都还是落在意识心境界中。

经中 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种种心,都是在讲众生第八识如来藏本心的体性,这个本心就是佛法的总持,祂的体性本来具备种种相貌,七识心正是应当要依止这个本心而来修行。既然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那么 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持这《大悲心陀罗尼》,当然就是希望众生终能亲证此心如来藏,亲见这真正大悲心的相貌,而不仅只于咒语本身的灵验,感召诸护法菩萨、护法神只来消灾解厄,这才是正确持咒应有的态度。

《大悲咒》如此,《心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咒》亦复如是,学佛人大多会背诵的《心经》中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既然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的缘故,已证、今证、当证无上正等菩提,那是不是只要诵念这《般若波罗蜜多咒》,就能开悟实证《心经》所指称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

菩萨们且看《心经》说:【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每天时时刻刻这样持诵《般若波罗蜜多咒》是否就能开悟实证如来藏?是否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又纵使能够知道这个咒语的中文意义“去吧,去吧!度过去吧!度到彼岸去,迅速成就正觉吧!”是否就能经由持诵而开悟?答案是:不能!

为什么我们这么笃定地回答,因为常有人问到持名念佛能不能开悟,这也是同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在《大宝积经》中已有明确的开示。世尊说:【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大宝积经》卷116)。

念佛可以念到念念之中,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就是证得三世诸佛的实相如来藏,也就是开悟了。然而这样经由持名念佛而开悟证入一行三昧是有条件的,世尊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就是想要藉这持名念佛来进入一行三昧,一定要先听闻般若波罗蜜,而且所听闻的般若波罗蜜,必须是正确的般若波罗蜜。

同样的,持诵《心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咒〉想要开悟,也必须听闻正确的般若波罗蜜,而且如说修学;因为听闻正确的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之后就容易证入《般若波罗蜜多咒》的理持,就是实证《心经》所指称众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金刚心如来藏,然后理事俱持,这样才是圆满的持诵《般若波罗蜜多咒》。

由此可证,咒语的持守,有分理持和事持两个部分,而且两者俱而不可分割,必须要理事圆融,不偏不废,才能圆满具足持咒的功德,并不是单凭事持在咒语上面,持诵用心就能圆满这个功德,这是一切学佛人应该要有的正确观念。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 陈正源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