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古詩詞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麼,意象又是什麼呢?簡而言之,詩人在客觀之物上加上主觀之意,便創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詩詞的創作和發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情被逐漸固化下來,用以表現特定的場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覆出現的。在此用一首小詩把高考中經常出現的意象進行總結,以助考生記憶,從而更好地解答詩詞鑑賞題:

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潔、不畏邪惡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高潔的情操。

劉楨《贈從弟》有云: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詠竹》則言:

“歲寒別有非常操,不比尋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詩有云: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寫梅的詩句也有很多,如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蘇軾的《紅梅》,該詩表現出了紅梅不畏嚴寒,不與桃杏爭春的高潔品格。

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皓月當空常常引起遊子的思鄉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

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再如,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均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雁是一種候鳥,古詩詞常用大雁南飛的景象書寫在外遊子的思鄉之情。湖北高考語文卷曾出現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詩的最後兩句寫道:“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詩人漂泊流浪,到底什麼時候能重返故鄉,連泊舟中的詩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於春光中北歸的大雁為自己傳書了。歸雁這一意象寫出了作者的思歸之情。

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杜鵑,又名子規、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讓位於他的臣子後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又說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淒涼、哀傷的象徵。如: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如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寫到了“梧桐”這一意象: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中,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

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在古典詩詞裡,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聯。

《詩經》中的《采薇》便寫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捨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

柳永的《雨霖鈴》同時寫到了這兩種意象,分別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花”落讓人愛憐、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烏鴉這種鳥經常在墳頭等地出現,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歷史興衰感慨的寄託。

出現“烏鴉”這一意象的高考題目不少,如:

《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鷓鴣天》“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

還有劉禹錫的《烏衣巷》、吳激的《人月圓》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過“燕子”這一意象,表達了深沉的興亡之感。

詩詞鑑賞滿分學霸推薦:古詩詞寓意記憶順口溜&詳解!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生變遷。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如《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