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文化起源

茅臺酒文化起源

千年古鎮茅臺坐落貴州省仁懷市治以西13公里處,北緯270°51′,東經106°22′,海拔400米。悠悠赤水河穿越其間,東西兩岸橫嶺連綿,構成河谷。沿河兩岸為紫色沙頁岩和紫色土壤,俗稱醬色頁岩和醬色土壤。特別的地理位置與土壤氣候,構成了釀製美酒的特別環境。古鎮茅臺即坐落於東岸,自古為川鹽入黔的重要口岸,商賈聚集,故別稱益鎮。

早在公元前135年,西漢外交家唐蒙出使南越時,在番禹(今廣州)得飲蜀人販去的“蒟醬”。回長安後,唐蒙便對蜀商說:“獨蜀出蒟醬,多持竊出夜郎。”後來,漢武帝命唐蒙為中郎將,領兵一千,食萬眾餘人,從巴蜀入符關,路經馬桑灣(今茅臺),得飲地產“蒟醬”盡酣。唐蒙完結聯夜郎徵南越任務之後,持“蒟醬”獻於漢武帝。漢武帝飲之甚贊“甘美之”!清代仁懷直隸廳同知陳熙晉詩云:“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灘上瘴煙開。漢家蒟醬知何物,賺得唐蒙習部來。”便是對此史實的記敘。

唐宋以來,貴州已是酒的盛產地。《舊唐書》、《新唐書》等典籍均有記載。時最負盛名者,乃“鉤藤酒”。宋人朱輔所著《溪蠻叢笑》,即對貴州邊境區域仡佬、苗瑤等少數民族釀酒情況有所記敘。文曰:“酒以火成,不芻不離,兩缶東西,以藤汲取,名鉤藤酒。”闡明此酒乃是以火蒸制而成,稱為“老酒”。南宋詩人范成大在其《桂海虞衡志•老酒》中記載:“老酒,以麥曲釀酒,密封藏之數年,每年臘中家家造酢,使可為卒歲計,有貴客則設老酒酢以示勤,婚娶亦以老酒為厚禮。”

南宋出土廣西的史學家周去飛,亦在其《嶺外代答……食用門》中對窖藏老酒有載:“諸郡富民釀老酒可經十年,其色深沉赤黑,而味不壞。諸處道旁,淬沽白酒。”乃闡明黔桂區域釀製老酒之工藝已精於麥曲和窖藏。

至清時,茅臺區域白酒出產工藝已爐火純青,並獨具特色。且酒房多達數十家。《遵義府志》引《田居蠶室錄》說:“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純用高粱者上,用雜糧者次。製法:煮料加曲即納地窖中,彌月出窖烤之。其曲用麥,謂之白水曲。黔人又稱大麴。酒曰茅臺燒。仁懷地瘠民貧,茅臺燒房不下二十餘家,所費山糧不下二十萬旦。青黃不接之時,米價貴重,是困於食,職此故也。”光緒三十年(1904)甲申科進士姚茫父在《黔語》中載“南酒道遠價高,至不易得,尋常沽貰皆燒春也。茅臺村隸仁懷縣,濱河土人善釀。”《續遵義府志》載:“《近泉居雜錄》記載茅臺燒酒製法,純用高粱做沙,蒸煮和小麥面三分,納糧地窖中,經月而出蒸烤之,既烤而復釀,必經數回然後成。初曰生沙,三四曰燧沙,六七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終乃得酒可飲。品之醇、氣之香,乃百經自具,非假曲與香料而成。造法不易,他處難以拷貝,故以茅臺稱也。”

清咸豐、同治年間,仁懷遭受兵荒馬亂,古鎮茅臺被毀,酒業出產中止。至光緒二年(1876),四川總督丁寶楨變革川鹽運銷準則,實施官運商銷。以遵義人唐炯為總辦,華聯輝為總局案牘。亦官亦商的華氏在茅臺村設“永隆裕”鹽號。光緒三年(1877),華聯輝在毀於兵燹的“茅臺燒房”廢墟上重建酒房,名“成裕燒房”。之後,沿襲乾隆時期“成義燒房”稱號,而更“成裕燒房”為“成義燒房”。

光緒十一年(1886),縣人石榮霄、孫全太、王立夫合股開辦“榮太和燒房”。後來因孫全太退股,“榮太和燒房”更名為“榮和燒房”,產品名為“榮和茅酒”。孫全太退股後,於光緒十五年(1890)自建酒房,名“孫太燒房”,產品名為“孫太老酒”。

1935年3月13日,中心赤軍為了從茅臺第三次順利渡過赤水河,甩脫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心軍委電令:“迅速攫取與操控赤水河上游的渡河地址以利作戰。”孫太燒房殺一頭豬並送三壇“孫太老酒”,慰問了架起浮橋的一軍團教訓營之兩個工兵連和幹部團工兵連以及上幹隊二十九分隊。3月16日至17日,攻擊魯班場的赤軍主力部隊撤至茅臺。孫太燒房又殺豬三頭並送“孫太老酒”數壇慰問赤軍。時任赤軍幹部團上幹隊政委的莫文燁將軍對此回憶很深。他在《西江月……憶茅臺》(三闋)中寫道:

“橋上健兒猛進,軍後強敵急追。神速靈活繞一回,殲我心計白搭。天空鐵鳥下蛋(彈),地面塵土紛飛。解除警報敬一杯,品味茅臺香味。三日護橋驚險,晴天只盼夕輝。合衣含笑三分醉,往日行軍早睡。”“孫太燒房”與“榮和燒房”雖為兄弟,卻因靠赤水河邊太近,屢遭水災,損失慘重,幾度陷入困境。至新中國建立時,孫太燒房已是家小業微了。

1951年底,國家收購“成義燒房”、接收“榮和燒房”,組成貴州省專賣公司仁懷茅臺酒廠;1953年7月貴州省專賣公司仁懷茅臺酒廠又接辦“恆興酒廠”。此刻的“孫太燒房”,因規劃甚小而未被貴州省專賣公司仁懷茅臺酒廠接辦。

之後,因為經濟體制等原因,“孫太燒房”停辦。為傳承文明,發揚光大“孫太老酒”的傳統、精深的釀製技能,確保“孫太老酒”這一前史文化的連續,讓釀酒前史為現代經濟開展和社會進步效勞。1992年,仁懷市安排有關釀酒專家和酒業開展前史研究人員,深化挖掘和發現“孫太老酒”的傳統釀酒工藝,查閱很多前史檔案資料,深化民間調查瞭解,尋訪延聘“孫太燒房”出產工藝的傳承人作技能指導,遂建廠釀製孫太老酒。在此基礎上,2004年正式成立了“茅臺古鎮老酒有限責任公司”,產品名為“茅臺古鎮老酒”。

2008年3月,茅臺古鎮酒業有限責任公司遷徙茅臺酒業紫雲藍田灣。新建花園式的生態環保酒廠,年產能力5000噸。

“茅臺古鎮老酒”熱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以及東南亞各國和區域,深受消費者的親睞。被譽為“茅臺新秀”和“亞茅臺”。

國酒茅臺關注瞭解更多:luoxu181852750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