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衛星密集發射組網 西方爲何對其憂心忡忡(下)

距離上一顆北斗衛星發射成功不到一個月,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又有雙星升空組網。自1994年中國官方啟動第一代北斗系統,北斗導航已歷經三代。隨著北斗導航全球組網的日益臨近,世界導航格局也面臨著更多的變數。多維新聞在《北斗導航衛星密集發射組網 西方為何對其憂心忡忡(一)》一文中曾談到2018年被視為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密集組網年,近期北斗衛星密集發射,以及北斗三號獨具的性能和特點。那麼,北斗導航與歐洲伽利略項目有何歷史糾葛,當下又為何會讓西方對其憂心忡忡呢?

北斗導航衛星密集發射組網 西方為何對其憂心忡忡(下)

北京時間2017年11月5日19時4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北斗三號首批2顆組網衛星,這也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圖源:VCG)

對歐洲伽利略項目的反戈一擊

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戰役中,美軍將GPS系統的效用屢次提升,創造了多次戰爭奇蹟,中國在旁觀這幾場戰爭中充分認識到了現代化高科技戰爭的魔力,此後“自主衛星系統是大國必備”成為中國軍中共識。而“銀河號”事件、臺海軍演時導彈偏離落點的發生,則向中國印證了依靠美國的GPS是靠不住的。

2003年中國承諾投資2.7億美元參加歐洲的伽利略項目開發,當時拉中國參與該計劃被一些人視為是歐洲人的一種反美姿態。但直到2007年中國還被排除於重大決策之外,多年被排除在外,且歐洲後來將日本和印度也拉入夥,這兩國出的錢少但權利卻並不少,鑑於中日印三國微妙的歷史關係,在國防領域使用相同的導航系統將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事實面前,中國已瞭然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到了2009年,伽利略項目已遠落後於原先的計劃進度。被逼無奈的中國人則不斷前進,在開發自己的北斗導航系統上進展迅速。比利時Eutralex航天機構主席福布(Michelle Forbes)曾與中國協作者打過交道,他表示,“中國人確定主次,做出決策。沒有爭論,沒有談判。這與歐洲不同,歐盟做什麼事之前,必須統一27種不同意見。”

有一種說法稱,中國未從伽利略項目獲得預期價值,為此記恨,並作出周密考慮、針鋒相對的反應,北斗和伽利略頻率重合的問題便是實例。

衛星軌道和空間頻率是人類共有的資源,而此間的國際規則是頻率不按國家來分,亦不按人口來分,而是誰先佔算誰的。2005年歐洲伽利略計劃的首顆衛星上天后,只是佔了軌道但並未佔頻率。有業界人士半開玩笑地解釋,開通頻率是需要花錢的,歐洲當時手頭有點緊。中國北斗二代的首顆星不久後也發射升空,且上天后即向國際電信聯盟組織申請開通了頻率。

2015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九屆國際導航論壇上,俄羅斯導航產業界的領袖們在探討全球四大導航系統發展水平時,一致將中國北斗排在俄羅斯格洛納斯和歐盟伽俐略之前。

北斗導航衛星密集發射組網 西方為何對其憂心忡忡(下)

2014年6月20日,南非人Riaan Manser與其女友依靠GPS,划著23英尺小船,用時153天從摩洛哥抵達紐約,這是人類第一次划船橫渡大西洋(圖源:Reuters)

北斗導航衛星密集發射組網 西方為何對其憂心忡忡(下)

2017年10月14日,北斗導航系統首次在國產民機——ARJ21-700飛機103架機上應用試飛,圖為通過北斗定位系統獲得的經緯度實時繪製的飛機飛行軌跡圖(圖源:新華社)

西方為何憂心忡忡

長期以來,中國大陸民用的,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位置服務主要由美國的GPS壟斷,早前如電子商務、社交網站定位簽到、搜尋附近服務等應用都是基於GPS的位置服務。但現在令美國懊惱的是北斗的精度,民用已然可以提供釐米級服務。

引發全球注目的是,北斗三號將增加性能更優的互操作信號,在進一步提高基本導航服務能力基礎上,按照國際標準提供星基增強服務及搜索救援服務。

北斗導航衛星密集發射組網 西方為何對其憂心忡忡(下)

2016年6月4日,中國“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展出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模型

同時,北斗三號還將採用中國新型高精度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導航衛星上的原子鐘性能對整個衛星導航系統性能影響重大。較之北斗二號,北斗三號上的原子鐘在產品體積、重量方面大幅降低,每天的頻率穩定度則提高了10倍,綜合指標已位居世界前列。

更為讓西方為何憂心忡忡的是,在發展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中,中國遠遠不只著重於北斗的定位功能,其他諸如偵察監視、指揮、協助攻擊等“純軍用”能力也在開發中。

在軍事領域,近年來北斗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信息化指揮手段,除了嵌入到各種大型武器發射平臺,還廣泛應用於單兵偵察和分隊作戰之中。有英國媒體感慨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更加安全可靠,還將使中國軍方的精確打擊能力迅速提升數十倍。

北斗的定位精度、授時精度、抗干擾能力等都已與GPS相當,且北斗具備的無源定位和短報文通信功能獨門絕技,較之其他導航系統能更廣泛地應用於野外作業、突發災害等場景。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當時在其他通訊失效後就只有北斗系統能以短報文的形式與指揮中心保持聯繫。

又因北斗和GPS兼容,因而保證了其應用範圍如同GPS一樣廣泛。最為關鍵的是,這是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使用,不用再為他國何時關閉衛星導航系統服務而提心吊膽。在中國擁有北斗衛星全球導航系統之後,美國將會喪失利用GPS系統影響中國的能力。

業界人士指出,隨著北斗的競爭,GPS的世界份額將隨著北斗的競爭而不斷降低。當下,除了港澳臺地區之外,北斗系統已在巴基斯坦等國進行推廣;同時,也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泰國、韓國、澳洲、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開展了交流和合作。

除了增加選擇的靈活性之外,亞太地區的國家亦能享受到比以往更好、更優質、更低廉的衛星導航服務。

隨著北斗系統衛星密集發射,其全球組網的日期已日益臨近,它的各方面應用對全球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能肯定的是,北斗三號撼動的必將不僅是美國通過GPS每年從全世界獲得的千億萬億以上級別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