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對幾乎所有人來說,要了解中世紀,就離不開城堡的影子。城堡是中世紀以來最具特色的西方文化象徵之一。對歐洲國家來說,遍佈各國的古堡不啻散落的明珠,這些青苔斑駁的古老建築是歷史中最神秘的背景,交織著戰爭、復仇、恐怖、浪漫、華麗以及奢靡。無論是在中世紀飽經戰火的城堡,還是在文藝復興時期供貴族享樂的城堡,而今都帶給世人無限的遐想與嚮往。

城堡是戰爭與割據的產物。在漫長的歷史中,歐洲並沒有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政權,這就導致了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為了擴大利益而不斷髮生大規模以及小規模的爭鬥與衝撞。我們看到的是民族的衝突、信仰的衝撞、地域的整合與分崩離析。


在8世紀,采邑制度應戰爭的需求而生,其衍生品——騎士制度也成為戰爭的溫床。城堡是采邑的中心,是貴族領主控制采邑的地點,也是騎士停留、居住的場所,因而大多建在險峻的山嶺上或河邊。

今日留存在崇山峻嶺以及富饒河谷中的城堡看上去夢幻而朦朧,華美精緻,彷彿凝固成實體的西方浪漫;然而在早期,它僅僅記載著生死懸於一線的掙扎。

如果追本溯源,或許可以說城堡始於3世紀,強盛的羅馬帝國在大不列顛和高盧修建起永久性的大型營寨,我們不妨將其視為城堡的前身。在後來的戰爭中,這種營寨漸漸演變成較小的堡壘,雖然結構簡單,但周圍有時還環繞著護城河。所謂城堡,顧名思義,它的形態可以理解為外牆圍成的“城”以及城內供人居住的“堡”二者的結合。


這些房子大多是木質結構的,木支架之間填上枝條編織的板狀物,再抹上由泥土和馬毛混合而成的塗料。柵欄都是用厚重的木板或粗木樁圍成的。為了防禦火攻,柵欄和塔樓外面有時還釘著獸皮。

真正意義上的城堡大約出現於8世紀,它比當時出現的所有新事物都更重要,因為在未來,它成了貴族統治的象徵以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最初的城堡是木質或者土質的,完全沒有後來高聳森嚴的氣象,而只是不大的方形塔樓,建在土丘或小山上,或者乾脆在河灘邊選址。木質的主堡周圍是軍火庫、倉庫、馬廄、工匠鋪、菜園、肥料堆等附屬設施,再圍上同樣是木質的柵欄。

即使如此,木質的城堡還是相對脆弱,有時會因為一支火把而徹底崩潰。人們會在柵欄外圍再挖一圈壕溝,裡面灌滿水,將城堡變成島,僅有橋樑和小徑可供進出通行。

主堡是城堡中最重要的建築,通常是一座三層的方形塔樓,其中一層建在地下,用於儲備各種生活給養,在戰爭期間,這些物資就是守城一方的生活來源,可謂異常珍貴;另外兩層在地面上,是城堡主人居住的地方以及戰時的憑依。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古堡——歐洲特色文化的象徵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