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本心理學的書,讀懂自己,讀懂別人,讀懂世界……

8本心理學的書,讀懂自己,讀懂別人,讀懂世界……

捧卷閱讀,擴展了自己的人生。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書都會有益,有一些書讀起來很High,讀完後,卻只是增加了一些知識,或者一些吹牛的資本,甚至也會給自己增加了煩惱。比如我讀完海靈格的書,開始對號入座,覺得誰誰錯位了,去衡量和批判,而不是走入自己的心理。

5年來,我不斷的讀成長類的書,再不斷的換代,換了一批又一拼,有一些書真的深入到心裡,就像慈悲、智慧的人在與我對話,走入我的生命,讓自己的心觸動和開闊。

今天,我再次把書櫃翻了底朝上,然後,把這8本心理學相關的書鄭重的推薦給你。感性的人可以從後往前讀,理性的人從前往後讀。

一,自控力

如果你認為提升意志力的關鍵是對自己狠一點,那麼,你錯了。眾多的研究顯示,自我批評會降低積極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導致抑鬱的因素。

8本心理學的書,讀懂自己,讀懂別人,讀懂世界……

這本書是拖延症患者的福音,不僅僅如此,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拖延的行為,想到和做到之間有一個或大或小的溝壑。

作者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書中大量使用實驗數據,並從實踐中取材,也包括最新的神經科學。學習心理學很容易走偏,這本書具有非常高的客觀性。尤其是對於一些注重理性思維,對邏輯要求比較高的人更加合適。

二,我們與生俱來的七情

情緒是流動的能量,能與其和平共處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8本心理學的書,讀懂自己,讀懂別人,讀懂世界……

情緒是我們生命的能量,是我們的一部分,對於情緒的瞭解,遠遠比其它的學科知識要重要,我們的諸多痛苦和煩惱,都和情緒有關係,可惜的是,這麼重要的知識竟然沒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這本書,詳細的解釋了每種情緒的特點和作用,以及如何有效的管理情緒。

我堅定的認為,在給一個人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能之前,先學習一下情緒,因為它不但影響著我們如何生活和生存,也影響著我們如何學習。

三,身體從未忘記

忽略和扭曲身體信息(感受和情緒)的代價是,不能夠真正有效地體會到危險和傷害,而且同樣糟糕地不能體會到安全和豐盛。

8本心理學的書,讀懂自己,讀懂別人,讀懂世界……

這本書結合了當今的神經科學,系統闡述了創傷的形成,以及如何有效的療愈創傷。文中證明了東方的瑜伽、禪修的有效性。自我成長的人,尤其是有過創傷的人,會得到清晰有效的療愈指導。

四,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與自己在一起,滿懷興趣的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意在理解,而不是評判,完全接受浮現出來的一切,因為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

前面的書,苦口婆心告訴我們要深入自己的身心,與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相處。那麼接下來就要採用正念來執行了。

正念(Mindfullness)這個翻譯並不好,情緒,沒有好與壞,念也沒有正與邪,而另一本書《冥想》裡面將Mindfullness翻譯全意識,意指一種完全開闊的意識空間,這個翻譯我更喜歡。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與《冥想》很接近,這兩本人讀任何一本都可以,看你喜歡嘍。

8本心理學的書,讀懂自己,讀懂別人,讀懂世界……

五,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

吸氣,我知道痛苦的感受、悲傷、憂愁,恐懼在我之內。呼氣,我擁抱內在的痛苦的感受、悲傷、憂愁、恐懼。

8本心理學的書,讀懂自己,讀懂別人,讀懂世界……

西方人寫的書的有數據,有理論,有實驗,證明了東方的智慧的有效性,讓我們回到東方人的作品上吧。

最早了解一行禪師,是他的《佛陀傳》,寫的是既精彩,又樸實。

在這本書裡,裡面不但有東方的傳統理論和方法,也結合了一些西方的技術,比如寫一封信等,相比較於正念,有了一些更主動、具體的行動和內容。

六,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我們愈熟悉如何檢驗自心,就愈瞭解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也愈容易認出所經歷的一切,無論是貪著、嗔恨、壓力、焦慮、恐懼或渴望,都只是自心的造作罷了。

8本心理學的書,讀懂自己,讀懂別人,讀懂世界……

2002年,這位仁波切被西方的機器檢測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快樂指數達到了700%,科學家還一度以為機器壞了。聽聽仁波切從佛學的角度,如何認識、調整自己的身心,成為快樂的人。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係

我們無法給予我們沒有能力接受的東西。正因為大地能夠接受和吸收,所以是豐饒的;我們能夠接受愛,浸潤於愛,滋養於愛,才能大量付出。

8本心理學的書,讀懂自己,讀懂別人,讀懂世界……

2016年的初夏,我抱著這本書,感受著一種溫暖和愛意,走進了諮詢室”心方向“,開始了心理諮詢師之旅。約翰*威爾伍德把愛和痛苦(無愛之所)連到了一起,從痛苦中進入愛,讓人看到希望——日常的痛苦,原來就是進入愛的門。他也是心理學家,同樣在書中融入了東方的智慧。

,六祖壇經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8本心理學的書,讀懂自己,讀懂別人,讀懂世界……

通過閱讀六祖壇經,一個人將徹底成為自我成長的人,因為這裡所有的言語都指向自身,指向自心,如道德經所說,其出彌遠,其知愈少,六祖壇經,則避免一個人以任何的方式離開身心——佛在自己的心裡,眾生也在自己的心裡。當每個人真正的認識到,煩惱不過是自心造作的時候,就開始有了降伏煩惱的信心和機會。

(完)

讀書還需踐行,我創建了中國首個踐行心理社群,綜合以上的內容,給出生活中的踐行指導。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