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能听音分辨断弦,这位女乐师琴技不亚于周瑜!

三国时期的周瑜,据记载非常擅长于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在《三国演义》里面,也对此有所描述,称之为“闻弦歌而知雅意”。因而,有“周郎顾曲”之典故。

唐代诗人李端就以此典故,曾写下了《听筝》一诗: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六岁能听音分辨断弦,这位女乐师琴技不亚于周瑜!

周郎精通音律之名,可谓广为人知,但其实同样是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女乐师,其琴艺并不输于周郎,也曾有过“六岁听琴辨断弦”的传说,但名气却不如。

这位女乐师,就是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

蔡文姬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不过在那动乱的东汉末年,她却并不是最不幸的,至少她年少之时过着不错的生活,经历了一番灾难之后,也能有一个不错的晚年。

言归正传,话说蔡文姬六岁之时的一个晚上,其父亲蔡邕在书房弹琴,弹到一半时,琴弦突然“啪”地一生断掉了。

此时,正在隔壁房间里的蔡文姬隔着墙壁向其父喊道:“父亲,刚才断掉的是第二根琴弦吧?”

六岁能听音分辨断弦,这位女乐师琴技不亚于周瑜!

蔡邕低头一看,果然如此,虽然心里觉得奇怪,可却认为这不过是孩子胡乱猜测猜中的,于是故意不理睬她,而是接好琴弦继续弹奏。

尽管如此,蔡邕心里却还是有些好奇,所以就故意弄断第四根弦,然后问道:“你再说说,这次断的是那根弦啊?”

令蔡邕吃惊的是,蔡文姬毫不犹豫就回答了,是第四根。

蔡邕对此就更觉得奇怪了,心想:“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准确地听出断的是哪根琴弦呢?”

他起身来到隔壁,抱起蔡文姬,轻轻地摸着她的头问道:“你是随便猜的吧?”

蔡文姬却摇了摇头,认真地回答:“古人能够从琴声能够判断国家的兴亡,而我只是刚分辨出两根断了的弦,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吗?”

六岁能听音分辨断弦,这位女乐师琴技不亚于周瑜!

蔡邕听了非常高兴,知道女儿有非常高的音乐天赋,便更加用心培养她,后来蔡文姬果然成了当时非常著名的七弦琴演奏家。

这个故事,看起来多半是虚构的,不过蔡文姬的音乐才华非常高,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