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美好」的新零售,現實「不完美」

“未來沒有電商,只有新零售”,相信馬爸爸本人也不會想到,新零售會有如此之大的勢能,以至於在玩壞了o2o之後,各路大神齊齊擁抱新零售。唯一能與其媲美的只有後來者”區塊鏈“了,但”區塊鏈“也被描述成了服務新零售的一個新生物,最後還是新零售贏了。

無限“美好”的新零售,現實“不完美”

新零售是什麼?O2O,C2M,數據賦能,人工智能,網紅電商,無人便利、區塊鏈,各種類似的新概念層出不窮,“小到一個便利店、大到世界級的企業“,就連進城售賣時令水果的大媽都夾著一個二維碼,並說這就是她的新零售。但有一點必須承認,新零售已不是風口,而是未來,因為它賦予了零售業前所未有的的能量,讓其充滿了無限可能,但也必須清楚的承認,美好的新零售,現實並不完美!

在這個資本的時代,受不受“寵”看現實。報告顯示,2017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零售行業總投資金額達1,555億元人民幣,投資事件總計505起,平均單筆投資金額達3.66億元人民幣,為全行業平均值的1.6倍左右,新零售成為資本當之無愧的“寵兒”。而其中後續融資佔比不斷增長,2017年首度超過60%,2017新零售元年實至名歸。

其次看"大腿",從阿里發起,到騰訊以及京東等資本與產業巨頭的紛紛佈局,新零售堪稱是互聯網之後的又一戰場。從阿里私有化銀泰、投資三江購物、新華都以及高鑫零售,到騰訊參投永輝超市,Amazongo、盒馬鮮生、繽果盒子、網紅奶茶等等一系列現象級的湧現,無一步印證線下不死,實體未亡,新零售的概念陡然成為資本熱詞。而圍繞新零售領域的併購事件層出不窮,平均單筆融資額從2015年的0.80億/筆提升至2017年的3.94億/筆,增長近4倍,戰略投資及併購成為中國新零售投資的重要手段。

無限“美好”的新零售,現實“不完美”

最後看“身體”,阿里宣佈新零售之城,隨後便以“盒馬鮮生”為代表入住十大城市,在未來的趨勢與消費升級的趨勢下,似乎沒有任何一座城市願意錯過這樣的機會與風口。如果說阿里是“零售+商業“的雙管齊下,那另一巨頭騰訊則以服務為驅動,從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到智慧零售戰略合作部,正如馬化騰所言:”不定位零售與商業,更多的是助力與賦能,通過騰訊龐大的生態鏈構建用戶與零售的無限鏈接與可能。

無限美好的新零售真的如此美好嗎?從現實來看,並不完美。尼爾森2018第一季度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創10年來新高,達115點,但新零售目前在下線城市的滲透有限,相對新零售,傳統渠道仍是下線城市消費者的首選。“三四線城市瞭解並嘗試過新零售模式的消費者比例僅為25%和1%,而41%的四線消費者仍然常去雜貨店(一線僅為9%),92%的四線消費者最經常去的購物渠道為超市”。

無限“美好”的新零售,現實“不完美”

從數據不難看出,新零售目前最大的能量依然在消費力較大的一二線城市,而更廣闊的市場仍是傳統的零售模式。這可以解讀為未來的市場與趨勢。是藍海。但這一現象未來的思考與改變,則是一個擺在現實的問題。而這絕非某一兩位巨頭的推動就能改變,而是需要整個零售行業的聚能。新零售絕非是簡單的線上+線下,也並非是新技術的堆砌,也不是激勵掃碼達成虛偽的交易額,“新“的擁抱是雙方的,而非強制誘導實現的。

當然,不可否認新零售所帶給我們的改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線上線下的一體化進程,意味著一個由“0”和“1”構成的虛擬世界,正在打破傳統的物理維度,將數據化、原子化的思維滲透進現實,產生幾何級的量變甚至革命性的質變。而這足以燃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希冀與商業潛能。

“美團小象生鮮開業、蘇寧零售雲門店突破500家、唯品會+騰訊大有可唯、鮮豐與羅森首家“便利店+水果店”亮相、每日優鮮智能貨櫃、2017中國便利店市場規模超過1900億元”。這個新零售時代改變與機會並存,美好也很現實的一個時代。什麼是新零售,這就是,關於新零售的一次小酌,正餐近日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