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41章解讀,原文及譯文!

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註釋

建言:立言。

夷道若纇:“夷道”,平坦的道。“纇”,不平。

建德若偷:“建”通“健”。“偷”作“惰”解。“建德若偷”,剛健的“德”好像懈怠的樣子。

善貸且成:“貸”,施與。本“善貸且成”,帛書乙本作“善始且善成”。

老子《道德經》:第41章解讀,原文及譯文!

今譯

上士聽了道,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為道!所以古時候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

光明的道好似闇昧;前進的道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穀;最純潔的心靈好似含垢的樣子;廣大的德好似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懦弱的樣子;質性純真好似隨物變化的樣子;

最方正的好似沒有稜角;貴重的器物總是最後完成;最大的樂聲反而聽來無音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形跡;道幽隱而沒有名稱。

只有道,善於輔助萬物並使它完成。

引述

道隱奧難見,它所呈現的特性是異常的,以致普通人聽了不易體會。

自“明道若昧”至“建德若偷”各句,乃是說明道德的深邃、內斂、沖虛、含藏。它的顯現,不是外炫的,而是返照的,所以不易為一般人所覺察。“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即是比喻大道幽隱未現,不可以形體求見。

從本章內容你有什麼收穫呢?歡迎發表評論,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文章說明:內容參照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