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伙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他們並非身處要職,

卻承擔著點燃同事公益熱情的“職責”;

他們不是天生厚臉皮,

卻滿園區地追著陌生人“拉票”;

他們不是專業公益人,

不求回報地無私“奉獻”;

他們更不是超人,

卻願做個讓世界更美好的

“阿里巴巴公益合夥人”。

揭秘: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夥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歷經一整個下午的群面以及總決選和晚會的角逐,

第三屆阿里巴巴公益委員選舉

在8月21日落下帷幕。

從報名到海選,

經過一個多月的挑戰與磨合,

13名候選人從全經濟體阿里巴巴員工中脫穎而出,

成為了新一屆的“阿里巴巴公益合夥人”。

揭秘: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夥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手握“大權”的他們,

將作為本屆公益委員去履行三大職責:

樂橙員工公益基金、人人3小時公益時規則決策人,

業務公益橙點公益榜決策團委員,

以及3小時公益文化佈道官

投身於需要他們的各類公益事業中。

揭秘: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夥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 為這次選舉專門定製的文化衫

阿里巴巴的公益委員制度

來源於2012年3月馬雲的一次倡議,

他希望通過競選的方式,

選出阿里巴巴公益委員,

併成立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公益委員會。

今年的選拔仍是一如往屆的嚴格與激烈,

競爭人數增多、競爭者實力加強,

28強選手被分成了4個小組,

在極短的時間內與隊員們攜手探討所面臨的挑戰。

揭秘: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夥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 28強選手一覽

除此之外,

今年還有個性化的出場秀、扣人心絃的演講以及激烈的話題辯論,

而帶來的總決選現場也可謂是驚喜不斷、創意無限,

競爭過程比娛樂選秀還激烈好看。

唯獨不變的,是那顆堅持做公益的初心

揭秘: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夥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 大家精彩的開場秀~

​曾經,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夢想,是螞蟻森林。”

而今,

喚醒我們還有餵養螞蟻莊園的小雞,

搶運動榜捐贈步數……

這些只需在手機上輕輕點擊的舉動,

無需花費多的力氣,

卻能為更好的世界做出一點點努力。

這三年來,

阿里巴巴正秉持著這樣一種積少成多的信念,

砥礪前行。

慈善是給予,而公益則更注重於參與。

如果說拯救世界太難,

那至少我們可以留出這三個小時的時間,

來拯救自己。

為公益“拉票”,60後熱情不輸90後

第三屆阿里巴巴公益合夥人是如何產生的?

——先報名,

然後287名報名者拉票海選,

接著28強經過群面及總決選晚會的考驗,

由專家評委考評,

最終決出13名“合夥人”。

整個過程有點像大學的社團競選,

好看程度絲毫不亞於娛樂節目的真人秀。

揭秘: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夥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 認真傾聽大家發言的評審們

的確,從6月開始的海選階段,

要求各位報名成功的同學自己去線下拉票,

於是阿里巴巴各個園區的每個角落就彷彿成了大舞臺,

小二們各顯神通:

有站在食堂門口,

“不知羞恥”卻極其專業地推銷自己的;

有手裡拿著二維碼,追著員工跑的。

選舉的流程本身就很好玩,

就是這麼好玩的事情給每個人都帶來了不同的洗禮,

讓大家重新認識了公益,

也重新認識了自我。

“我現在走進園區,還是會情不自禁地向路過身邊的陌生人拉票。”

身為阿里巴巴集團公共事務部資深總監,

此次活動中年齡最大的參賽選手,

60後的明易說著,

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揭秘: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夥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 中間為60後資深總監明易

​雖然拉票這件“新鮮事”最初讓明易有些怪不好意思,

但他絲毫沒有退讓,

甚至在投票快結束前還不死心地拉著偶然路過的陌生女孩,

向她講述他的公益初心與歷程,

邀請她為其投票。

意外的是,

這位女孩在票幾乎都投完的情況下,

足足為他拉了16票。

正是這樣一份對於公益純粹而又執著的愛,

讓明易收穫了好運,

最終在投票榜中獲得了第二名的超高人氣。

而明易此次分到的,

可謂是年齡差距最大的組。

組裡有身為60後的他,

同樣也有90後的活力女孩兒。

有工作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

也有剛出社會不久的職場新人。

但在公益這件事上,

他們卻有著同樣的熱情與決心。

從拉票到與組員們一起做項目,

都讓明易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

他還有感而發作詞,

由組員懿楚作曲、侃侃演唱,

在蝦米音樂上發佈了歌曲《ADD LOVE》。

正如歌曲所唱,

“Add love to a house,you get a home”,

給房屋添加一份愛,你便有了家,

公益正是這樣一件只便能收穫滿滿愛意的事。

揭秘: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夥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 充滿激情和活力的28強選手

而這幾年來,

阿里巴巴便是始終堅持把公益與業務、產品相結合,

讓每個人都能通過最簡便的形式參與到公益中來。

發揮出自身企業的優勢,

讓更多的阿里巴巴人、阿里巴巴的用戶認識並參與到公益事業中,

這正是公益的本質。

保持做公益的初心,最大收益是自己

當問及此次活動的初衷,

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

毫不猶豫地選擇用“初心”一詞來解釋所有的疑問。

揭秘: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夥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 正在和選手們一起進行小組討論的孫利軍

“我們為什麼要去做這件事,首先是從最初成立這家公司的初心、願景開始的。阿里巴巴的公益之心是在骨子裡的,是本身就具備的,而不是僅存於事件的表象。”

阿里巴巴始終堅持,

社會責任不是一家企業強大後才去做的,

而是應該將其作為最核心的競爭力,

融入進企業文化裡,一同去成長、壯大。

阿里巴巴有一種獨到的文化,

叫做“公益文化”,

孫利軍反覆強調企業的生命力,

最重要的便是企業的文化與初心,

企業要有長久的活力,

便要真正想明白

“我們能夠改變什麼,能不能融入這個社會”。

而這一切的前提,

是員工對初心的認知,對初心真正的感知,

要讓員工對公益的感知融入到骨子裡,

才能把文化更好地傳遞下去,

於是便有了“阿里巴巴公益合夥人”的選舉。

揭秘:阿里巴巴13個“公益合夥人”怎麼被pick出來的?

“50歲之前賺錢,50歲之後做公益”,

這是馬雲剛創立阿里巴巴是立下的志願,

也是阿里巴巴對於社會的強烈責任感。

阿里巴巴對公益的熱衷,

就像人最初來到世間時所持有的樸善之心,

時時刻刻都願為愛去踐行。

孫利軍堅持的,

公益最大的收益便是自己,

在參與的過程中,

便將這樣一種信念融入進了骨髓,

成為了身體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