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沧桑的玉雕——锦灰堆

玉管家和田玉每天准点聊玉~

锦灰堆最开始其实是属于书画的一种,又名八破图,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之一,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包括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方式,起于元,盛于清。“锦”代表美好、繁华,“灰”表示灰烬、残破,这些元素被创作者巧妙“堆“砌拼凑,就好像字纸篓被打翻了一般,自然洒脱,相映成趣。

最沧桑的玉雕——锦灰堆

后来发展到了清初,通过不断创新突破,这种艺术手法又被艺术家运用在瓷器和玉雕创作中,制造出颇具特点的器物,作品布局奇特,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有中国画的疏密聚散、浓淡干湿,更要相互映衬件件逼真,这些作品于朋友间相互赠送,自我欣赏、成为了文人雅士的一种游戏之作。

最沧桑的玉雕——锦灰堆

锦灰堆题材的作品,对于材料的要求很高,首先是色彩。因为锦灰堆是一个多样事物的结合体,只有色彩丰富的玉石材料才能很好的表现出事物的多样性,体现锦灰堆的“杂、乱”特性。最适合的就是重皮重色的籽料和沁料,它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籽料的皮色之美,在雕刻过程中,几乎不会浪费皮色,可以说是皮色利用率最高的一种玉雕题材。在珍爱皮色的今天,锦灰堆实现了皮色最大程度的保留,尤其是一些黑皮的籽料,与古朴的玉雕图案能完美的相结合。

最沧桑的玉雕——锦灰堆

对于雕刻技艺的要求也很高,锦灰堆上的图案复杂,往往都是书画图印等多种元素的集合体,光文书字体就有各个时期的隶书、篆书、楷书、草书、古印刷体等等种类,还有花鸟、山水、人物以及连环画等。锦灰堆的作品中,每一个图案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意义,并不是无规则的堆砌,这使得整件作品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对创作者的文化素养要求极高。

最沧桑的玉雕——锦灰堆

因锦灰堆制作难度大,图案复杂且要求层次分明,又十分费工费时,丝毫不能草率,两三个月完成算是速度的,慢者半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慢工细活杂艺的局限必然造成这种艺术形式日渐萎缩,濒临灭绝,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它是传世之宝一点不为过。

最沧桑的玉雕——锦灰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