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不同时期对比照


一组不同时期交大学生的珍贵老照片,今昔对比的照片,惊艳了时光,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的青春岁月。

1927年交大开始招收第一批女学生,这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新鲜事。1931年第一届交大女毕业生,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自习,读诗,单纯的学生时代最令人回味的时刻。

校门前的合影,友情的记录。

新上院依旧在,昔日穿着白衬衣的少年换为了今日的现代女学生。

历史上的棒球队对比今日交大棒球队。

历史上的交大“黑鹰篮球队”对比今日交大篮球队。

1909年校足球队与今日交大足球队。

古老的校门今日依旧闪耀着青春的光辉。

中院,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夏,西式建筑风格,是交大校园内现存最早的建筑物。

图为盛宣怀、监院福开森等在南洋公学合影。

老图书馆,1919年建成,是上海图书馆界高雅文化象征的标志性建筑。该楼为三层楼洋房,既有代表着西方古典主义的罗马科林斯柱式风格的表现,也有巴洛克建筑的细部雕刻、山花及对比色彩的运用。现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内。

交通大学1937届毕业女生在老图书馆前合影。

体育馆,建成于1925年,是全国高校建立最早的体育馆之一。底层有小型游泳池、浴室、办公室及乒乓球室;二层内有室内篮球场,南部有小型舞台,可供演出和集会用;三层为室内跑道,亦可作为观赏球赛的看台。现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内。

执信西斋由范文照先生设计,1930年建成,为纪念1920年英勇就义的资产阶级民主战士朱执信先生,遂改名为执信西斋。1932年,宋庆龄、何香凝曾为救治“一·二八事变”中的伤兵,在执信西斋建立了一个临时伤兵医院。著名烈士穆汉祥、史霄雯曾在此楼住宿过。今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钱学森与北师大附中考入交大的学子合影。

恭绰馆,1933年落成,后改名为工程馆。著名校友钱学森、张光斗等在此楼内听过课,现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内。

新上院建成于1954年,是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之一,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图为1980年代交大学生在新上院前的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