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餐飲店=自尋死路?網際網路+不是快餐實體的倒閉催命符!

《2014年快餐連鎖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快餐行業銷售額從2008年的2438億元增至2013年的546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7.50%,高於整個餐飲市場的平均數。報告還顯示,未來,快餐店市場有望以16.40%的複合年增長率進一步增長,2018年有望達1.17萬億元。

開餐飲店=自尋死路?互聯網+不是快餐實體的倒閉催命符!

但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企業平臺化發展進入成熟期,傳統快餐業也面臨極大挑戰。互聯網+,讓快餐實體店加速發展還是加速關門?對此,中國烹飪協會快餐委員會部分成員在《一週一席談》群中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開餐飲店=自尋死路?互聯網+不是快餐實體的倒閉催命符!

主要觀點是,互聯網對傳統實體店具有衝擊作用,將出現多元化局面;實體店不會被取代,但更加重視體驗藝術;實體店將向小精美方向發展;快餐實體店不會消失,將會價值轉移。

互聯網+模式下的快餐業革命

開餐飲店=自尋死路?互聯網+不是快餐實體的倒閉催命符!

我國的互聯網+與美國提出的“新硬件時代”和德國提出的“工業4.0”幾乎是同一個層次的概念,重點是生產方式的革命,比如智能化、機器人、大數據、3d打印等。這是一次人類腦力勞動的大解放。

面對這樣的互聯網+時代,幾乎所有的傳統行業都面臨著革命,最能反映時代生活方式的快餐業面臨巨大的變化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未來快餐業與餐飲業可能徹底分離,傳統意義上的快餐業可能會消失。

開餐飲店=自尋死路?互聯網+不是快餐實體的倒閉催命符!

快餐業有六個不可思議的革命性變化:

第一,從消費者上看,主要是新新人類,比如95和00後們,他們對吃的要求不是吃得好而是玩得好。

第二,在時間和空間上,隨時隨地,沒有了時空障礙。

開餐飲店=自尋死路?互聯網+不是快餐實體的倒閉催命符!

第三,在功能上,快餐完全是個性化定製,有兩層含義——口味個性化,營養個性化。人們終於明白,食品中的信息,如營養信息給人帶來健康。食物只是消除飢餓感,真正有價值的是營養信息。

第四,在生產方式上,真正的生產者不是廚師而是自己。c2b時代,可以根據自己健康顧問建議下單,智慧機器大廚製作,有些產品直接由3d打印完成。

開餐飲店=自尋死路?互聯網+不是快餐實體的倒閉催命符!

第五,從組成上看,未來快餐業可能更多的不是由廚師而是科學家、信息專家、營養專家等組成的,它不像一個企業,更像是客戶健康大數據中心,它是物聯網和智慧工業4.0等在人們生活方式上的應用。

第六,從定位上看,它不再是餐飲業而是健康產業和娛樂業。

開餐飲店=自尋死路?互聯網+不是快餐實體的倒閉催命符!

實體店如何躲避倒閉潮,順利轉型升級,是讓眾多業主頭疼的問題。分析倒閉原因,把握時代的大潮流,站在風口上,就能更好的發展和賺錢。

更好的經營、優秀的團隊、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更新的創意點都是幫助你的實體店脫穎而出的方式。怎樣去把握,還是要看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