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只能解決健康10%的問題,餘下的90%還要靠我們自己

編導語:我常跟病人交戴,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任何一個病都有因果,湯藥是否能治能有最好的效果,還要看病人自己是否有行善積福,並囑現在開始,天天對人行三善(善言善顏善行),對父母行孝心,天地有神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定會有好機緣解決疾病問題。

醫學只能解決健康10%的問題,餘下的90%還要靠我們自己

01

90%的健康問題交給誰?

健康和疾病始終是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關注健康的力度會越來越大。過去可能大家認為醫學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尤其是在二十年前,由於現代科學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它發展的太快,它解決的問題太多,過去的一些幻想、夢想都得到實現,包括登上月球、火星著陸,這些過去看來都是天方夜譚,現在都一一實現了。所以大家也就認為科學、醫學同樣能夠解決人身的一切問題,包括健康的問題。但事實證明不是這樣。

醫學確確實實日新月異,可是我們的疾病也是日新月異,健康面臨的問題也是日新月異。疾病沒有減少,死亡率沒有減少。這個時候,人們開始反思。開始反思這個健康,自身的健康,民眾的健康,究竟應該誰來解決?

現代健康領域的很多學者、專家告訴我們,真正解決健康的問題不是靠醫學。醫學只能解決很小一部分的健康問題,大約只佔10%。我們10%的健康問題可以交給醫學,但更大部分的健康問題我們沒有辦法交給醫學,醫學也無能為力。那麼交給誰呢?答案:是我們自己。

醫學只能解決健康10%的問題,餘下的90%還要靠我們自己

02

怎樣才能交給自己

實際上健康把握在各位自己的手上,健康是完全可以由自己去抉擇的,中醫有一句話,叫做“上工治未病”。我今天來理解這句話,這個上工可能不一定指醫生,上工指的是誰呢?——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才能解決我們自己的未病,才能防患於未然。所以真正的上工是我們自己。

今天我想就這個問題談一談我的一些認識和體會。但這個認識是圍繞著中醫的,因為我是搞中醫的。這些認識實際得來不易,因為我自己的身體實際上也不是太好,健康也有問題。我從醫將近三十年了,天天接觸病人,有很多病人也沒有辦法治好,這些促使我思考。慢慢的有了認識,有了體會。今天就把這樣一個認識和體會跟大家一起分享。

醫學只能解決健康10%的問題,餘下的90%還要靠我們自己

03

怎樣從壓力下解放出來

各位是在深圳,可能有些人在深圳生活的時間長,有些人在深圳生活的時間短。深圳是整個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特別的發達。你看到深圳的氣象,就是特別的繁忙,也可以想象這個壓力是很大。各位都面臨著工作的壓力,各個方面的壓力。如果壓力得不到有效的釋放,不管你怎麼樣談健康,我想都沒有用處。所以這個問題確確實實需要解決。那麼怎麼解決呢?你要從壓力上解放出來,我想只有一條,就是要學會放下。

這個放下不是要各位不做事情了,辭職了,不是這樣。事情照做,項目照接,生意照樣紅火,但是從內心要放下,從內心不要去執著,不要去擔憂,這個叫放下。

醫學只能解決健康10%的問題,餘下的90%還要靠我們自己

1/2

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

我在這裡引了成都文殊院的一副對聯的上聯,可能有的同志到過成都,也到過文殊院,也見過這副對聯。這副對聯很有名,上聯叫做: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見了便做”我們遇到事情我們可以去做,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日用。“做了便放下”不留痕跡,“了了有何不了”就是你再繁忙也不會有壓力,這句講的是這個意思。這個需要大家很好的去體悟,用心去體悟,怎麼樣叫做放下,什麼叫“見了便做”,什麼叫“做了便放下”。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容易,談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不容易。

因為今天我要談的都是大家知道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東西,都是大家身邊的事,都是大家日用的事情。可是有一點,孔子說過:“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我們天天在面臨,天天在日用,可是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鮮矣。孔子講的君子實際上就是智者、仁者,也就是壽者。按照孔子的標準,只要你是君子,你就可以盡享天年,你就長壽健康。由於我們日用的這些事情我們不知道,或者我們知道了不去行,這個對我們沒有任何用處。健康的方法很多很多,實際上也很簡單,都不復雜,關鍵是我們要去做。

任何一個保健的方法,只要你去做,只要持之以恆,保證是有用處的。可惜的是,我們很多人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知道卻不去行,那知道有什麼用呢?今天我無非再講一次大家知道的東西,然後拜託大家一定要去做,不做沒有用處。你知道的再多,古人講的“談食不飽”,山珍海味、燕窩魚翅,要吃進去才有用處。所以重要的是行持。

醫學只能解決健康10%的問題,餘下的90%還要靠我們自己

今天大家聽到這些已經熟悉的,我再強調,只是給大家一個警惕。再一次告訴大家我們要做,我們要行。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一天一天走向健康。如果不行,知道的再多,身體依然是要走下坡路的。所以我們用心去感悟以後,重要的是要去行持。

要做到能夠放下,實際上是很難的,必須在思想上解決。為什麼呢?這個事情、這個項目接下來了,你去做了,又不掛礙在心上,又不去擔憂,又不去恐懼,的確不太容易。孔子有一句話,叫做“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對照這句話,看看我們願意做君子還是做小人。那麼讀懂了這句話、悟透了這句話,實際上我們就可以真正坦蕩蕩,真正“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我自己也經歷過這個過程,我當醫生,大家可能知道當醫生有難處,尤其在現在這個社會醫患關係很緊張。我從事中醫,可以說中醫在目前我們這個時代是沒有法律保護的。為什麼那麼多中醫去搞西醫了呢?西醫有法律保障。只要按照藥理,只要按照現在醫學的理念診斷,血相高了用抗生素,即使出了問題,打官司醫院醫生會受到法律保護。

但是中醫不行,中醫你要想治好病要冒風險,要擔身家性命。所以過去一個藥開出去以後難免緊張,尤其是我喜歡用附子,大家知道附子是有毒性的,但是有些病必須要附子才能治好,或者至少說我認為必須要附子才能治好。那麼為了病人必須要用。那你是為了明哲保身還是為了病人呢?當醫生的那是不能夠考慮自己的,按照古訓,醫為仁術,不能夠考慮自己,只能考慮病人。這樣藥開出去以後確實晚上睡不著覺,尤其是重病人,我就會想出了問題病人又來告我。原來也是經過這樣一個忐忑不安的階段。

04

周易的三易

後來讀聖人書,自己慢慢想通了,隨它去。“君子居易以俟命”,“易”就是周易,講的是易經。“易”是什麼?“易”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靈魂,他講“三易”。講“不易”、講“變易”、講“簡易”。“不易”是什麼?就是我們人生有一個相對的規律。每一個人、每一個個體都有每一個個體的軌跡。這個是相對不變的。

為什麼我是醫生?為什麼你是記者?為什麼他是百萬富翁?這個是有原因的。

每個人的生命軌跡是不一樣的,生命規律是不一樣的,不是說你努力就行。就像數學上的常數,這個“不易”講的就是這個常數,這個不是宿命論,不是迷信,每個人一生中有一個不變的東西,這個需要我們認識。認識了以後我們才不會怨天、不會尤人。我們才會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地去工作。

還有一個是“變易”,“變易”是什麼呢?就是可以改變。數學裡面有一個常量,還有一個變量,變量就是通過我們的努力是可以改變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一個是不能改變的,相對固定;一個是可以改變的,這就是辯證法,這就講的是哲學,人生的哲學。這需要我們去認識。

醫學只能解決健康10%的問題,餘下的90%還要靠我們自己

還有一個是什麼?“簡易”,“簡易”就是揭示“不易”也好,“變易”也好,它的一個根本的道理是什麼?這個道理很簡單。孔子在《易》的“繫辭”裡面做了總結,有一句精闢的話,就是人生是由什麼決定的?人生的變也好,不變也好,是由什麼決定的?就是由這個簡易的道理決定的。這個道理是什麼?孔子講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非常經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不善就是惡,必有餘殃,這個講的是什麼?這個講的就是我們人生的命運,我們人生的歷程實際上是由自己決定的,不是由老天決定的,不是由神仙決定的。這就是那個國際歌講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靠我們自己,孔子就是講的這個意思。

這個意思我們清楚了以後我們還睡不著覺嗎?項目接下來以後還會忐忑不安嗎?還會這個領導我沒有找這一生就完蛋了嗎?不會的。你就知道了世界上沒有任何偶然的事情,絕對不可能。你炒股,股票漲了也好、跌了也好,沒有偶然的事情。深圳是一個炒股的地方,很多人賺了錢最後丟掉了,套住了,沒有偶然的事情,沒有掉下來的餡餅。一切的一切都被這樣一個簡單的原則扣死。

這也是陳毅元帥講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我們提倡的八榮八恥講的就是這個。八榮就是積善,八恥就是積不善。如果大家都能以這樣正確的心態去認識人生,那無論你多繁忙,你都可以沒有壓力。為什麼會有壓力呢?因為大家都有一種僥倖的心理,這就是“小人行險以徼倖”。不用徼倖,這樣我們就很坦然,我們就可以放下,這個對健康來說是決定性的。

很多老者、長者並不運動,也沒有什麼特殊的鍛鍊方法,他就有一條——能夠放下,內心豁達。這一條比什麼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