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史前超级国宝,证明古人能歌擅画,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

史前时期,中原地区是华夏先祖的主要活动活动地,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史前文明。河南出土的几件史前文物,证明古人能歌擅画,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

河南史前超级国宝,证明古人能歌擅画,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

贾湖骨笛

1987年出土于河南贾湖遗址,距今9000年~7800年前,贾湖骨笛是我国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

贾湖骨笛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贾湖骨笛被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

河南史前超级国宝,证明古人能歌擅画,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距今6000年左右。陶缸外壁绘有鹳鱼石斧图,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研究认为该图表现了当时仰韶文化中以鸟为图腾的部落和以鱼为图腾的部落的生死战争,反映了传说中黄帝与炎帝之战的史实,而石斧则是黄帝部落联盟中所有部落共有的族徽和统一的标志。

这幅《鹳鱼石斧图》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它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河南史前超级国宝,证明古人能歌擅画,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

西水坡蚌龙

1987年河南省濮阳市发现一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年代为距今6600年。在仰韶文化第四层发现蚌壳摆砌的龙虎等图案,墓主人为一老年男性,头南足北,身长1.84米。在其两侧分别为蚌壳龙虎图案。龙虎相背,龙在东侧,长1.78米;虎在西侧,长1.39米, 皆头北尾南,墓主人、中足北还有一蚌壳堆。

专家们一致认为,蚌龙在考古断代上属仰韵文化早期的遗迹无误,称蚌龙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龙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是最早的中国龙形象。

河南史前超级国宝,证明古人能歌擅画,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

绿松石龙形器

2002年二里头遗址发掘,距今3700年。绿松石龙形器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富有冲击效果。绿松石龙形器就是一个夏代的龙形器物,象征着华夏文明的龙图腾的形成。

专家学者将其命名为“中国龙”,这件超级国宝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中央之都,中央之城”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这样完整的龙形器,证明早在夏代的时候,先民们已经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来崇拜。

河南史前超级国宝,证明古人能歌擅画,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

从西水坡蚌龙,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到商周礼器中的双龙龙纹,可以清晰看到中国龙的形象一脉相承,证明中华龙文化的源远流长。史前阶段,中国古人能歌擅画,文明发展领先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