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口沉銀亮相國博,四萬餘件文物揭示張獻忠暴虐一生

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曾建立大西政權,民間傳說他掠奪了無數金銀財帛,戰敗後在“江口沉銀”。2015年,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進行了水下考古發掘,出土四萬餘件文物,“江口沉銀”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8年,江口沉銀文物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四川江口沉銀亮相國博,四萬餘件文物揭示張獻忠暴虐一生

國博展出的文物包括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金冊、銀冊、銀錠以及戒指、耳環、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和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這些文物有三大特點:

第一,這些文物除西王賞功金幣和銀幣、大順通寶銅幣,是張獻忠在四川製造的以外,其餘大多來自明朝王室、官府,是張獻忠歷年劫掠所得。

第二,考古中發掘不少兵器,驗證了張獻忠江口之戰這一歷史事件。

第三,考古人員在現場發現一塊相對完整的木鞘,周邊有銀錠散落著,中間也塞滿了銀子。

在四川民間,多年來一直流傳著張獻忠藏寶之說,傳說有“錮金”“水藏”“木槽夾銀”等方法,清朝編寫的《明史 張獻忠傳》認為張獻忠採用“水藏”方法,埋金寶億萬計。這些記載和傳說得到了證實。

四川江口沉銀亮相國博,四萬餘件文物揭示張獻忠暴虐一生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朝滅亡。同年十一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四川各地的明朝將領曾英、李佔春、於大海、王祥、楊展、曹勳等聚集兵馬與張獻忠軍作戰,張獻忠進行了嚴厲的鎮壓。

另一方面,張獻忠命孫可望往取漢中,與李自成部將賀珍進行了多次戰爭,最終大西軍的三萬兵馬被賀珍部擊敗。張獻忠在對明軍和李自成軍以及地主武裝作戰時,經常濫殺無辜,整個四川處於張獻忠,明軍餘部,李自成三方混戰之中。

1646年七月,為了對抗清軍入川,張獻忠決定放棄成都。他“盡殺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撲殺之”。他對孫可望說:“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汝終為世子矣。” 張獻忠率部從成都出發,沿岷江南下轉移。張獻忠軍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遇明朝參將楊展襲擊,船隻被焚,大量財物沉於江底。這就是江口沉銀的來歷。

四川江口沉銀亮相國博,四萬餘件文物揭示張獻忠暴虐一生

此次江口沉銀證實了張獻忠暴虐的一生:大量元寶形銀錠從明朝官庫掠奪,銀錠太重不容易運輸,裝在木鞘裡保存;大批金冊、銀冊,首飾等從明朝藩王府中掠奪;眾多金耳環、髮簪、金戒指、手鐲等,顯然是張獻忠政權從民間百姓掠奪而來。

張獻忠作為流寇,每到一地進行掠奪燒殺。後來在四川當了皇帝,變本加厲一手製造了多起滅絕人性的大慘案。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張獻忠的暴行,以及殘餘明朝勢力相互內鬥,無疑為滿清征服中國創造了最佳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