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和大數據產業前景一片大好,怎麼才能解決人才稀缺問題?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公司需要新的技術和系統來處理和感知物聯網的大量數據,近年隨著SparkStrom等大數據平臺應用的普及,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數據平臺開發工程師等崗位炙手可熱。

物聯網和大數據產業前景一片大好,怎麼才能解決人才稀缺問題?

專家表示,當前物聯網產業人才缺口較大,尤其需要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據預測,202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產業蓬勃興起,但人才短缺的狀況沒好轉。未來幾年,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量在20萬以上。全國開設物聯網專業的院校有1000多所,每年畢業生規模不足10萬人,供不應求態勢很明顯。

同時,大數據產業也面臨著相同問題:相關人才高度稀缺。2016年,近六成企業成立大數據分析相關部門,超過1/3的企業已應用大數據,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168億元,預計2017-2020年仍將保持30%以上的增長。全球頂尖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大數據科學家的缺口在14萬到19萬之間,大數據分析師和經理的崗位缺口將達到150萬。

人才不好招,畢業生究竟去了何處?

人才不好招,工作不好找。這或許是物聯網發展中所必須面臨的問題。

物聯網行業人才招聘數據中顯示,竟然還有1/3的人薪酬處於2-5K的區間。打破了我們對於物聯網專業人才普遍高薪的籠統印象。而事實上,隨著近年來物聯網的發展與通信企業的升級,造成了很大的物聯網人才缺口,尤其是嵌入式工程師。那高校畢業的物聯網人才去了哪裡呢?調查顯示,72%的人才湧向了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

物聯網和大數據產業前景一片大好,怎麼才能解決人才稀缺問題?

同時,高校國際化的培養方式和雙學位制使畢業生擁有更多的深造機會。畢業生除了選擇就業外,還可以前往愛爾蘭或其他國家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據瞭解,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目前在校學生超過1000人。在近兩年的畢業生中,都柏林學院超過70%學生赴英、美、愛、澳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繼續深造,近一半學生前往QS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學習;在國內工作的學生大多就職於政府機關部門和國有企業等。

大量開辦相關專業,政府給予政策支持,能否改善現狀?

自2010年物聯網工程專業被批准開設以來,截至2017年,全國共計501所本科院校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其中,2012年-2014年,物聯網工程專業開設迎來高峰期,三年開設數量佔總開設數量數以上,約為58%。現年畢業生規模在7000-8000人。從地域分佈上看,截至2017年,全國僅西藏未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其中湖北、江蘇、河南開設院校最多。

物聯網和大數據產業前景一片大好,怎麼才能解決人才稀缺問題?

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催生了大學裡的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教育部201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北京大學、中南大學、對外經貿大學成為首批開設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的高校,隨後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復旦大學等32所高校成為第二批成功申請該專業的高校。至2016上半年,我國已有35所高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經過一年的發展,申請院校成井噴式的增長,全國高校大數據教育聯盟通過教育部公示的申請2017年“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院校來看,2017年申請院校高達263所,其中工學190所,理學73所。

與此同時,福建省政府為引進高層次人才,解決物聯網、大數據行業人才稀缺的現狀,給予了政策支持:高層次人才到崗落地後,由省級人才專項經費一次性給予用人單位安家補助。其中,境外引進的,分別按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國內引進的,分別按100萬元、50萬元、25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

要想改善物聯網、大數據行業人才稀缺的現狀,離不開高校的培養和實踐教育,同時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培養人才是一個可觀的、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相信未來人才湧動,能夠填補上這一大空缺!

在不久的將來,多智時代一定會徹底走入我們的生活,有興趣入行未來前沿產業的朋友,可以收藏多智時代,及時獲取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的前沿資訊和基礎知識,讓我們一起攜手,引領人工智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