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最后见证者 大清铜币当制十文因特殊的历史性更具收藏价值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钱面中心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边为年份。边际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心为蟠龙,上端是“光绪(或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

各地铸造比较一致。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转时刻较短。因其版面设计优雅,雕琢精良,且存世量极为稀少,大清铜币光绪年户部造当十被誉为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声誉品之一。

大清铜币版式繁复,尤以当十者为最。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转货币,铜币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步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清王朝最后见证者 大清铜币当制十文因特殊的历史性更具收藏价值

近日,盛轩国际机缘巧合之下收集到六枚品相完好的大清铜币,规格分别为重量:平均7.2g,直径:平均28.9mm,钱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或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

清王朝最后见证者 大清铜币当制十文因特殊的历史性更具收藏价值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作为大清王朝最后的流通货币,流通时间较短,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见证了清王朝慢慢走向衰亡。而盛轩国际收集的这两枚大清铜币户部当制十文为1911年(宣统三年)清王朝推出的一套新铜元,这一批新铸铜币计有二十文、 十文、五文和二文、一文五种,五文以上铸有制钱和银元互换值, 以补第一套新铜元之不足。同时还规定新、 旧铜元暂时停用,在三年之内逐步收回旧铜元,期满停止使用。但这一币种改革方案刚开始,仅有十文和一文进入流通领域就爆发了辛亥革命,同时宣布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轰塌,这也让大清铜币当制十文更具历史话题,充满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