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古董的就一定值钱?收藏的通病!

眼下在如何对待老祖宗的遗存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边是少数在文博系统工作的人员,他们坚持认为“民间文物稀少,仿品、赝品多多”;一边是为数众多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他们在承认存在 古董造假现象的同时,也认识到近些年面世古董艺术品浩如烟海,不能够像没有爹妈的孤儿一样流落街头、流失海外,必须先收藏起来。

信息交流的多样性,使得许许多多的人不再盲目相信所谓的一“家”之“言”了,面对某些“鉴定权威”们的错误的鉴定观点也不再沉默。近年来,杭州、北京两地法院受理的维权诉讼,反映出双方之间尖锐的矛盾。

只要是古董的就一定值钱?收藏的通病!

多年来,少数文物工作者和社会散兵游勇被人包装成文物鉴定“专家”,走遍大江南北,借助媒体向社会高分贝地宣传“中国现在收藏界的收藏品假的多,真的少”“高科技造假无所不能”,暗示人们“收藏真品找专家”致使大多数中国人看到文物就知道问“真假”和“值多少钱”,而文物本身的文化内涵或被人 为地扭曲解释,或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老百姓出于对政府媒体的信任,也就盲目地相信了所谓的“专家”,相信了古董值“钱”,收藏到一件就可以发财。于是,民间收藏爱好者的雪球越滚越大,有人吹嘘说收藏大军近亿人。结果,凡是想着收藏古董就可以发财的美梦,必定一个个地破灭。因为一般人不明白古董是用来记录那 段历史的,收藏古董是为了传承文化的,不是用来发财的这一道理。因此,由于收藏导致的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很多。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说:“行内众君子写的‘实用’或‘应用’经济学,一般是以理论分析为起点,然后引用真实世界的例子做示范。我是倒过来,先以一个自己认为是有趣的真实世界现象为起点,然后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看似相同,这二者实有很大差别。前者是求对,后者是求错。换言之,前者是先搞好了理论,然后找实例支持,这是求对。后者呢?先见到一个需要解释的真实现象,然后以理论作解释。在思考的过程中,作者无可避免地要找到反证的实例,这是求错。找不到反证的实例,理论就算是被认可了。”

只要是古董的就一定值钱?收藏的通病!

张五常先生说:“理论永远不可以被事实证实,只可以被认可。”民间收藏群体里,很多人并不知道张五常先生,甚至更不知道张五常先生这些实用了几十年的真正的经济科学理论,但是,他们的收藏实践却暗合了这个原理。比如,收藏家得到一件收藏品,照个别所谓鉴定“专家”的观点,这些藏品都是“不对”的,但是,收藏家不是着急的肯定或否定,他们潜心研究、调查、走 访、交流,寻找“专家”说的藏品“不对”的证据。结果,一次次的反复的实践,却无法找到支持收藏品为“假”的证据。所以,这反而证明了民间收藏的很多东西都是真品,而且不少还是非常精美的古代艺术品。

过去,文物工作者对“某一件”古董艺术品的学术研究理论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把个别“理论”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去指导收藏,则是违背逻辑学原理的。拿馆藏文物作为“标准”去衡量任何一件类似的收藏品,必定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为古董多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手工制作的艺术品,没有一模一样、没有差别的两件瓷器、两幅书画、两件玉器。

只要是古董的就一定值钱?收藏的通病!

面对一件古董艺术品,每个人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理解深度和自己的学识审美水平以及能力相关,“看法”也不是证明古董本身真品赝品的证据。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某古董艺术品为“假”,那么,实际上它就是被证明为真,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科学原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立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的,优秀的历史文化的载体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不可复制的古董艺术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人教诲我们一刻都不敢忘记。我们对文物有敬畏之心,有收藏保护、研究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感,对我们未知和知之甚少的历史遗存不要轻易地否定,不懂不要紧,先收藏保护下来,防止不必要的人为流失或损坏,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后世子孙。

只要是古董的就一定值钱?收藏的通病!

只要是古董的就一定值钱?收藏的通病!

收藏不仅是投资的一个方式,而且能够积累知识,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但是古玩收藏界历来是个曲里拐弯的幽暗之地,不适当的收藏却有可能引发“收藏病”,资深的古玩行家常常告诫我们,一名合格的古玩收藏家,不但要知道自己所需要收藏的藏品,也要懂得收藏的相关忌讳是什么。

一、忌缺乏恒心,朝三暮四。

一个有水平的收藏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都是数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结果,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很可能半途而废。

二、忌好高骛远,门类求全。

必须集中目标,选好自己的收藏对象,在收藏过程中,要先易后难,先粗后精,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珍稀品。

三、忌优柔寡断,丧失良机。

收藏之物,一旦看中,就应当机立断。须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种教训,比比皆是。

四、忌粗心大意,盲目购进。

目前古玩市场鱼龙混杂,收集藏品,必须细心谨慎,特别对较为珍贵之物,更要仔细从事。

五、忌玩物丧志,影响本职。

业余收藏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而要摆正位置,不能本末倒置。诚然,无癖难以搞好收藏,但业余收藏不要影响本职工作,玩物不丧志,是当今收藏新风尚。

六、忌不遵法规,不讲道德。

收藏者必须遵纪守法,切不可见利忘法。人品重于藏品,为了藏品而丧失人品,是违背收藏道德的

七、忌只藏不学,夜郎自大。

收藏贵在研究,只藏不学,与保管员无异。小有成果便炫耀自己,不求进取,更是井中之蛙。

八、忌束之高阁,秘不示人。

不少收藏家将自己的藏品毫无保留地展示于众,让大家分享其中的乐趣,甚至捐赠给国家,更能使精神上得到愉悦、满足。集得藏品束之高阁,不发挥其社会效益,无异于抓住金钱不放的守财奴。

————————————————————————————

深圳市珍宝斋艺术馆是华南地区唯一官方授权指定单位,提供定真,估值,承保,公证,流通一站式服务,帮助藏友将艺术品报送官方机构进行权威的鉴定评估,出具相关具有司法性,公正性的鉴品证书,315质保证书,国企太平洋保险公司将对艺术品进行保驾护航,艺术品进行确真,定价,保值之后可进行以下流通渠道:

1,推荐送鉴人或送鉴人委托珍宝斋艺术馆送拍国内知名拍卖公司。

2,上市企业直接洽购,

3,金融机构质押贷款。

4,珍宝斋艺术馆私下洽购,

直接有效的渠道,为艺术品藏家提供了安全有效司法权威的流通解决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